
顶住美国压力 G20峰会通过联合宣言
【顶住美国压力 G20峰会通过联合宣言】11月22日,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桑顿会展中心内,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以“团结、平等、可持续”为主题拉开帷幕。这场本应聚焦全球气候治理与债务公平的盛会,却因美国政府的一纸抵制声明陷入外交漩涡。然而,当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开幕式上宣布“峰会宣言已获压倒性共识通过”时,会场内爆发的掌声不仅打破了僵局,更向世界宣告:多边主义的火种,不会因个别国家的霸凌而熄灭。峰会前夕,美国驻南非大使馆向主办方发出照会,宣称“因南非政府‘系统性歧视白人农民’”,美方将拒绝出席峰会,并威胁“若未经美方同意发布宣言,将视为对G20规则的破坏”。这一荒诞指控迅速被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拉莫拉驳斥:“美国试图用政治操弄绑架国际议程,这种行径在非洲大陆行不通。”更令国际社会哗然的是,美国竟要求其盟友在宣言表决中“保持沉默”。据路透社披露,美方曾私下施压多国代表团,试图阻止宣言中纳入气候融资、关键矿产公平分配等条款。然而,这种霸凌行径遭遇了集体抵制。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场直言:“当前地缘冲突与气候危机容不得任何国家缺席,G20必须继续运转。”在南非的坚持下,峰会打破惯例,将宣言表决提前至开幕首日。经过连续72小时的闭门磋商,来自19个成员国及欧盟的代表最终达成122项共识,形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这份长达38页的文件,不仅重申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更首次明确:气候行动升级:设立2000亿美元气候适应基金,要求发达国家在2025年前将气候融资规模翻倍;债务公平重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建立“贫困国家债务重组快速通道”;关键矿产联盟:成立由刚果(金)、智利等资源国主导的锂、钴等矿产开发联盟,打破跨国企业垄断;数字主权保障:反对技术霸权,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自主数字基础设施。
“宣言中的每一条款都经过激烈辩论,但最终我们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印度总理莫迪在闭门会议后向媒体透露,“当美国试图用退出威胁绑架谈判时,中国、巴西、南非等国站了出来,确保多边主义不被践踏。”
面对美国的持续施压,南非政府以一系列外交动作展现捍卫多边主义的决心:拒绝临时代办交接:针对美国计划派驻南非大使馆临时代办参加轮值主席国交接仪式的提议,南非总统府发言人文森特·马格韦尼亚明确拒绝:“总统不会将主席国职位移交给一名临时代办。”最终,交接仪式被安排在峰会闭幕后三天,于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低调举行,且不进行电视直播。点名批评霸凌行径:拉马福萨在宣言发布会上直言:“某些国家试图用缺席制造分裂,但G20的20个成员中,19个选择了团结。这证明多边主义仍是全球治理的基石。”强化南方国家联盟:峰会期间,南非牵头成立“全球气候正义联盟”,吸纳印度、印尼、埃及等30个发展中国家,旨在推动气候赔偿机制落地。
此次峰会的成果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危险时刻,G20用行动证明,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则指出:“美国缺席反而让欧洲与发展中国家走得更近,这或许是多边主义重构的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宣言中关于“关键矿产联盟”的条款,被视为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直接回应。该法案通过巨额补贴吸引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向美国转移,引发欧盟、韩国等盟友强烈不满。而此次G20宣言明确要求“禁止将气候政策工具化”,实质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了产业公平竞争权。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G20临危受命,到如今在气候、债务、技术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这一机制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美国此次的霸凌行径,不仅未能阻止宣言通过,反而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去中心化”进程。
正如拉马福萨在闭幕演讲中所言:“当某些国家筑起高墙时,我们选择搭建桥梁;当某些国家挥舞制裁大棒时,我们选择伸出合作之手。这就是多边主义的力量——它或许不够完美,但它是人类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答案。”
这场峰会留下的不仅是122条共识,更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唯有坚守多边主义,才能为人类文明开辟一条通向可持续未来的道路。而那些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