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山东运动员这么能拿奖牌
【为啥山东运动员这么能拿奖牌】11月21日,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在深圳落下帷幕,山东代表团以49金53银41铜的傲人成绩实现历史性“五连冠”。从泳池中张展硕的“五金奇迹”到射箭场“山东箭雨”的精准狙击,从三大球项目的集体突破到滑板、小轮车等新兴领域的全面开花,齐鲁健儿用实力诠释了“全能选手”的真正含义。这背后,是山东体育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更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在持续发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18岁的青岛少年张展硕以破纪录的姿态横扫男子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泳及200米蝶泳四项个人金牌,更率领山东队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以0.1秒优势绝杀浙江队。这位被网友称为“全运五金店店长”的新星,不仅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青年纪录,更以“每划水都在向目标奔赴”的自我鞭策,成为山东体育新生代的标杆。张展硕的爆发并非孤例。在黄村训练基地射箭场,由李梦麒、冯浩、孙权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包揽反曲弓男女团体金牌,李梦麒更在个人决赛中射落金牌,上演“三箭定乾坤”;在肇庆赛艇中心,山东队包揽男女八人单桨有舵手双冠,延续“冠军艇”的传奇;而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滑板公园,12岁的济南“小孩姐”崔宸曦以托马斯全旋接空中转体的组合技摘金,硬核操作引爆00后网友狂欢。“这哪是参赛?分明是来进货的!”网友的调侃背后,是山东体育全面开花的真实写照。本届全运会,山东在19个大项、23个分项的49个小项上斩获金牌,游泳、皮划艇、田径、柔道等传统强项贡献40金,击剑、射箭、武术等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甚至在霹雳舞、小轮车等非奥项目上也展现强劲实力。更令人惊叹的是,首次参赛的运动员占比超六成,147位冠军中既有36岁的射击名将李越宏,也有15岁的乒乓球新星姜依依,形成“老将坚守、新锐崛起”的良性循环。
山东体育的辉煌,源于一套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在政策层面,山东将体育强省建设纳入全省发展大局,近五年累计投入超50亿元用于训练设施升级、科研医疗保障及运动员待遇提升。全省建成143所县级体校、35个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每年4万青少年接受系统训练,构建起“市级体校—省级专业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络。
“我们的选材范围覆盖全省16个地市,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一条龙’培养体系。”山东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宋振波介绍。以排球为例,潍坊体校14岁的张梓恒从试训到省运会冠军仅用三年,18岁便入选国家青年队,其成长轨迹正是山东青训的缩影。而在青岛,游泳名将柳子谦退役后转型基层教练,将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同样关键。在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智能训练设备实时监测运动员心率、力量等数据,为个性化训练方案提供依据;英派斯健身器材的研发中心,针对柔道、摔跤等项目的专项训练器械不断迭代;而在省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医学专家为运动员定制“伤病预防—快速恢复—体能强化”的全周期方案。这种“竞技引领、产业支撑、科技赋能”的生态链,让山东体育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当张展硕在接力夺冠后90度鞠躬回谢对手,当跳水教练李利杰飞身扑救身体失控的外省运动员,当陈梦率领山东女乒在决赛中逆转强敌后泪洒赛场,这些超越胜负的瞬间,揭示了山东体育长盛不衰的精神密码——既有“死磕自己”的坚韧,也有“包容共赢”的胸怀。
这种精神,在基层实践中不断传承。在烟台招远,全国“村BA”北部大区赛与万亩智慧农业园区联动,赛事与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在潍坊,足球赛“90分钟+消费链”模式带动周边商业生态,首周创收2200万元;而在青岛,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让“全民扬帆”成为现实,胡晓宇、单梦缘等年轻选手从这里走向世界赛场。
“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山东省体育局局长乔云萍表示。通过深挖赛事与文化融合潜力,山东推出赛事文创、数字藏品等,让体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当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为山东武术套路团体冠军颁奖时,队员们齐声邀请“欢迎来山东”,这一刻,“好客山东”的品牌与体育精神完美交融。
全运会的“五连冠”,既是山东体育的阶段性成果,更是迈向更高舞台的新起点。根据规划,山东将实施“奥运争光攀登计划”,重点突破田径短跑、游泳接力等基础大项,培育滑板、攀岩等新兴项目,力争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数、奖牌数“双突破”。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奖牌,更是通过体育展现山东人的精神风貌。”乔云萍说。从煤城枣庄转型新能源电池名城,到潍柴四次打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再到珞石机器人攻克“一指触停”全球首创技术,山东体育的奋进姿态,正是齐鲁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走在前、挑大梁”的生动写照。当全运会的喧嚣渐远,山东体育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不仅是关于奖牌的叙事,更是一部关于坚持、传承与超越的奋斗史诗。在这片浸润着孔孟文韵的土地上,体育精神已深深扎根,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平凡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