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运会万米跑冠军被取消金牌
【全运会万米跑冠军被取消金牌】2025年11月2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赛场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在男子10000米决赛中,云南选手蒋发坤率先冲线后因队友杨绍辉的违规助跑行为被取消金牌。这场赛事从欢欣鼓舞到黯然收场,仅仅经历了几个小时的短暂喜悦。根据仲裁结果,山东选手唐浩然递补获得冠军,辽宁选手于水庆获得银牌,青海选手马文良获得铜牌。一场看似普通的田径比赛,因为这次判罚引发了全社会对体育规则与竞技精神的深入思考。
比赛当天,男子10000米决赛如期举行。来自云南的蒋发坤状态神勇,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与辽宁选手于水庆组成第一集团。当比赛进入最后一圈半的争夺时,蒋发坤展现出强大的冲刺能力,最终以28分45秒89的个人最好成绩率先冲过终点。冲线那一刻,蒋发坤激动地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现场观众也为他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央视等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蒋发坤夺冠的消息,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
然而,在蒋发坤庆祝胜利的背后,赛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寻常的一幕。当蒋发坤和于水庆逐渐接近被套圈的云南队友杨绍辉时,按照比赛惯例,被套圈选手应该主动让开内道。但杨绍辉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让道,反而在蒋发坤身前突然加速。这一加速带动了蒋发坤的速度提升,而原本紧随其后的于水庆则被逐渐拉开差距。杨绍辉持续加速了约200米后才让出内道,此时蒋发坤已经建立起明显的领先优势,并将这一优势保持到了终点。
比赛结束后,有队伍正式提出申诉,认为杨绍辉的行为构成了违规领跑。根据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田径爱好者的分析,杨绍辉作为被套圈选手,通过在前领跑为蒋发坤减少了风阻,使其节省了约30% 的体能,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空中加油”。赛事裁判组随即介入调查,全运会官网甚至一度撤回了此前公布的男子10000米全部成绩,显示事件的高度敏感性。经过仔细审核,裁判组认定杨绍辉的行为违反了2025年中国田径协会《田径竞赛与技术规则》6.3.1细则中关于“不允许的帮助”的规定。
根据田径规则,“不允许的帮助”明确禁止“比赛中由不是通常比赛者、已被超圈者、将被超圈者,或使用其它技术设备为运动员提供速度分配”。世界田联的相关准则也有类似条款,明令禁止接受被套圈或即将被套圈选手的领跑协助。值得注意的是,规则并非禁止所有形式的领跑。在国际比赛中,同一集团的选手之间相互领跑是允许的。但被套圈选手帮助领先选手则明显违规。一位抖音网友形象地解释:“如果都在第一集团,几个人配合是允许的。但我们这个属于故意扣圈帮队友破风,而且破风任务完成后明显把跑道让开并减速,所以违规。”
赛事组委会于当天下午正式公布仲裁结果:裁判组认定杨绍辉作为被套圈选手,其加速带动蒋发坤的行为构成违规助跑,因此取消两位云南选手的成绩。根据官方最终结果,原本获得第三名的山东选手唐浩然以28分54秒24的成绩递补获得冠军。辽宁选手于水庆递补获得银牌,青海选手马文良递补获得铜牌。这意味着,蒋发坤冲线庆祝的画面已成过去,而唐浩然则经历了从第三名到冠军的意外惊喜。
关于这次违规助跑事件,调查显示这更像是赛场上的临时起意,而非预谋战术。据了解,杨绍辉与蒋发坤虽然同属云南队,但分属不同项目组,带队教练也不同,赛前并未布置此类战术。杨绍辉的主项是马拉松,而蒋发坤专注场地赛,两人的训练背景和比赛策略本就不同。这种临时性的配合,反映出运动员在激烈竞争中对规则意识的淡薄,也暴露出日常管理中对规则理解教育的不足。
这一事件迅速在体育界引发热议,许多人认为取消金牌的判罚维护了田径比赛的公平性。有评论指出,如果允许这种行为存在,可能会开创不良先例——队伍可以安排多名选手参赛,故意让部分选手被套圈来协助主力运动员。一位抖音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比如一个队伍三个人参赛,为了保一个人拿冠军,前5km由B带A,C坐旁边休息,后5kmC带A,分分钟国家记录。”体育竞赛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竞争,任何试图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优势的行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将受到规则的制裁。
全运会万米金牌得主的变更,见证了体育竞技中规则至上、公平至上的永恒命题!蒋发坤的个人最佳成绩被取消固然可惜,但维护比赛的整体公正更为重要。当“空中加油”成为赛场违禁行为,当个人最佳成绩因违规助跑而被取消,这一事件再次向所有运动员敲响警钟——在竞技体育中,没有什么比恪守规则、尊重体育精神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