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买3.9元编程课被劝分期付3198元
【老人买3.9元编程课被劝分期付3198元】一块钱十个的鸡蛋,三块九的编程课,这些看似实惠的 “馅饼”,正在互联网上织成一张瞄准银发族钱包的陷阱网。“3.9 元编程体验课”—— 这则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告,成功吸引了一位老人的注意。然而,在支付这笔微不足道的费用后,他等来的不是编程教学,而是课程顾问持续不断的花呗分期付款劝说,金额高达3198 元。这并非孤例。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怀着 “跟上时代” 的愿望接触网络,他们也成为了许多培训课程推销人员眼中的目标。
“超火 AI 培训,老年也能第二春”、“零基础入圈 AI”—— 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语,来自网上众多的 AI 培训机构。这类课程推销通常采用固定模式:先以 “免费” 或 “超低价” 体验课吸引消费者,随后不断推销额外付费的增值服务,让消费者落入层层加价的 “套娃” 收费陷阱。在河北石家庄,读者老刘就被一则 “AI 免费培训,利润分成” 的广告吸引。对方承诺提供免费教学,只需缴纳1580 元入班保证金,且学不会可全额退款。然而付款后,他被拉进一个 1200 多人的企业微信群,所谓的 “老师” 却从未传授任何实用技术。
为何老年人频频成为这些课程推销的目标?中国老龄人口规模庞大。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3.1 亿人,占总人口的 22%。日益增长的银发群体消费需求,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市场。部分老年人防骗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获取老年人信息、欺骗感情、概念炒作等方式设置陷阱。一位曾从事过相关行业运营及销售培训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这类推销有着一定的 “运营套路”:通过定期在群内发布内容、小额红包来维系群成员积极性。还会根据客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和在大群内的活跃程度,筛选一部分 “高质量客户” 拉进小群进行重点推销。
培训机构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制造焦虑。在少儿编程领域,一些机构将编程能力包装成升学的 “敲门砖”,鼓吹 “白名单赛事可助力升学”,用升学噱头制造教育焦虑。编程猫等青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就曾被央视点名营销焦虑。类似的刺激神经的标题,如《他是编程猫 4 年学龄小学员,他是小升初 “状元”》等,在各个培训领域屡见不鲜。而当消费者发现课程质量不如预期要求退款时,则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社交平台上,以 “网课退费” 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教大家如何维权的 “经验帖” 和无法退费、投诉无门的 “求助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 “课程” 的投诉数量高达31 万条。许多知识付费线上课程不支持 “7 天无理由退款”,学员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申请全额退款。
网课乱象为何难以根治?究其原因,网上卖课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薄弱,让不少人钻了空子。记者调研发现,网课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管理和监管空白的问题。此外,线上教育因为虚拟性和跨地域性特征,往往涉及多个属地,执法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夸大功效、虚标价格的 “坑老” 行为,因为取证等方面存在困难,相当一部分难以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受害人往往只能通过民事途径维权。更令人担心的是,部分老年人并未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还有些人会因怕麻烦或碍于情面而故意向子女和执法人员隐瞒事实,给维权增添阻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培训陷阱,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仔细审查资质:在选择购课平台前,消费者应仔细审查课程提供者的资质和信誉。重点审核其证照是否齐全,查看背景、教学经验和用户评价等信息。谨慎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注意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关注分期付款、额外费用、退货退费、违约责任等内容。保留相关证据:可以使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平台对所有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进行取证,包括与客服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合同副本、付款收据及上课过程。河南建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明兴提醒,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低投入、高收益迷惑,抑制冲动、理性消费。“如果一定要报名课程,需要和对方签订有效的书面或电子合同,最好让子女帮忙核对合同条款,以便日后维权有所依据。” 平台方也应落实主体责任。一方面对相关行业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另一方面要对涉老课程销售直播的违规话术、私域交易等行为实施重点监测,同时畅通退货退款机制。
三块九的编程课,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网络时代银发族面临的重重陷阱。当我们的父母怀揣着 “跟上时代” 的愿望点下支付按钮,他们迎来的不应是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唯有家庭关爱、平台责任与监管力度共同发力,才能让这片灰色地带重现清明,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个渴望学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