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女子被传在柬埔寨劫囚 当地回应
【广西女子被传在柬埔寨劫囚 当地回应】11月18日,柬埔寨柴桢省初级法院发生一起震惊国际的劫囚事件:一名黑衣女子在法院内将短枪递给囚犯,协助6名越南籍囚犯逃脱。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自媒体将涉案女子身份指向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的冯静,编造出“逃婚越南”“为爱劫囚”等离奇情节。11月21日,广西兴宾区委宣传部联合柬埔寨官方正式辟谣,确认劫囚者为越南籍女子,而冯静本人在柬埔寨合法经营饮食店,已就网络谣言报警。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网络谣言的危害与公众对真相的渴求。11月18日上午,柬埔寨柴桢省初级法院内,一名身穿黑衣、戴着棒球帽的女子提前潜入,等待押解车驶入。当载有6名囚犯的车辆停稳后,一名囚犯迅速解开手铐,女子立即递上一把短枪。该囚犯持枪向警员射击后,与同伴登上一辆黑色雷克萨斯轿车逃离现场。柬埔寨警方与宪兵联合行动,仅用9小时便在当晚深夜将7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包括6名囚犯和递枪女子。柬埔寨监狱总局发言人康索纳丁透露,6名囚犯均为越南籍,涉及“非法拘禁、贩毒及非法持枪”等罪名,原定于案发当日开庭受审。递枪女子同样为越南国籍,目前被控“从监狱或法庭释放囚犯”及“非法持有武器”两项罪名。警方初步调查显示,该团伙策划周密,从武器准备到逃亡路线均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安保漏洞导致行动失败。劫囚事件视频在网络传播后,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将涉案女子身份与广西来宾的冯静强行关联。他们编造出“冯静因父母索要彩礼被迫逃婚至越南”“在风月场所结识越南‘大哥’”“为救男友冒险劫囚”等情节,并配以悲壮音乐制作成短视频。这些内容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部分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次,评论区充斥着“侠女”“重情重义”等标签。
然而,这些说法漏洞百出。首先,柬埔寨警方明确抓获的递枪女子为越南籍,与冯静的国籍不符;其次,冯静的社交账号显示,她长期在柬埔寨经营饮食店,日常分享内容多为店铺日常和当地生活,与“风月场所”“黑帮情妇”等描述毫无关联;最后,所谓“逃婚”“大哥”等情节缺乏任何事实依据,纯属虚构。
面对汹涌的谣言,11月19日下午,冯静手持身份证在柬埔寨的店铺前发布澄清视频。她明确表示:“网传我递枪劫囚、逃婚、结识黑帮等内容均不实。我通过合法渠道来到柬埔寨,目前经营一家饮食店,从未参与任何违法活动。”视频中,冯静的发型、穿着虽与劫囚女子相似,但方言口音和店铺环境明显具有广西地域特征。
然而,辟谣视频发布后,冯静反而遭遇新一轮网暴。部分网友质疑她“蹭热度”“炒作”,甚至有人恶意评论:“不承认是因为怕被牵连。”“肯定是花钱买通了官方。”面对压力,冯静最终删除视频,并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哽咽道:“谣言已经影响到我和家人的生活,我只想过平静的日子。”
11月21日,兴宾区委宣传部向媒体证实:“大湾镇只有一个冯静,她在柬埔寨合法经营饮食店,网传内容均为谣言。”同时,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向相关平台发函要求删除不实信息,并协助冯静向当地警方报案。
柬埔寨内政部也对此事作出回应,强调将深入调查劫囚事件中的武器来源与犯罪网络背景,并启动全国监狱与司法场所的安保审查。针对媒体在现场采访中的伦理问题,内政部发言人特别指出:“记者应尊重嫌疑人尊严,避免肢体接触或侵犯隐私。”此前,有媒体在抓捕现场拍摄到一名记者伸手触碰嫌疑人面部,引发舆论批评,目前该记者已被停职调查。
这起事件中,自媒体为流量罔顾事实,网友为猎奇盲目传播,最终让无辜者承受网络暴力。冯静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女子被拐缅甸”“中国游客在东南亚遭绑架”等谣言屡见不鲜,不仅损害当事人名誉,更消耗社会信任。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面对未经证实的“爆料”,我们应保持理性,不轻信、不转发;平台需加强内容审核,对恶意造谣者封号处理;监管部门则应完善法律,让造谣者付出代价。正如兴宾区宣传部工作人员所言:“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守护真相,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冯静的店铺招牌上写着“家乡的味道”,这或许是她远赴异国他乡的慰藉。而对她而言,最需要的“家乡味道”,或许是一份不被谣言打扰的安宁。愿这场闹剧早日平息,让真相回归,让善意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