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审判日”公布各国的对等关税税率,台湾的税率高达32%,仅略低于中国大陆的34%,而高于日韩的25%。在公布之前,台湾“民进党政府”高层自认为与美国关系良好,“立法院”柯建民总召认为台湾的关税最多就是10%,“行政院长”卓荣泰也叫大家放心,可以回家洗洗睡。没想到特朗普以简单的公式计算出台湾对等关税税率为32%,受到高关税的冲击,第二天台湾的股市应声大跌,几天累积共下跌3,000多点,跌幅最高曾达到16%!
面对如此高的关税,台湾立即要求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其他如欧盟和日韩等国也同时要求与美国进行关税的磋商。七月底,欧盟和日韩与美国协商的初步结果出炉,欧盟承诺将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交换美国将对等关税降为15%;日韩则分别承诺对美投资额为5,500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交换美国15%的对等关税。
在欧盟与日韩都与美国达成协议时,台湾人民对于“民进党政府”迟迟未能与美国完成协商而感到不安。七月中当时的“经济部长”郭智辉曾不经意的说出美国对台湾的要求是对美投资至少要在2,000亿美元以上,而特朗普则说要4,000亿美元,然后又改口说是口误。八月上旬,美国公布台湾的对等关税为20%,加上原本3%的关税,台湾产品被美国课征的实际关税平均超过23%!九月下旬,“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赴美协商,回台后在记者会说台湾愿意协助在美国建立“台湾模式”的高科技园区,但没有提及台湾承诺对美投资的金额。十一月初,又有消息传出说台湾对美投资的金额将介于日韩之间,即3,500亿美元到5,500亿美元之间。
其实在今年三月初,台积电就承诺增加赴美投资1,000亿美元,加上之前承诺的650亿美元,台积电等于就已经承诺对美投资1,650亿美元。这一个新增加的1,000亿美元投资中,台积电规画将建立三个晶元厂、两个封装厂和一个研发中心。但是在这些1,650亿美元的投资之后,为什么台湾政府一直无法给美国一个确切的规模的投资金额?理由很简单,因为台湾的经济量体太小,大约只有韩国的一半,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他们能够投资的金额根本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台积电在台湾被称为“护国神山”,它的股票市值占台湾股市总值超过30%,排名第二的鸿海(大陆富士康的母公司)只占4%,其他的就更小了。过去几年台积电每年在台湾的投资大约在300亿美元左右,这个金额超过台湾所有电子产业的一年的投资!也就是说,台积电一家公司能拿出来的钱可能会比整个台湾电子产业能拿出来的还要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除了台积电以外,还有谁有本事拿出足够让美国满意的金额呢?就算由“台湾政府”率领一堆晶圆上下游公司去美国投资,可能总规模都无法达到美国的期望。所以,当“台湾政府”说要协助美国建立科技园区时,美国的政府一定会问:这个园区的投资规模是多大?“台湾政府”可能就无法回答了。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台美关税协商仍然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最主要原因吧!
(本文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