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八路”之子:高市酿成外交惨祸
【“日本八路”之子:高市酿成外交惨祸】近日,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接受采访时表示,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引发严重外交翻车事件,极大地损害了许多日中两国老一代政治家共同创造的日中友好关系,他感到非常痛心。小林阳吉说,高市不负责任的讲话违反了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中“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的错误言行严重破坏两国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政治文件,背离了日中老一代政治家共同缔造的友好关系。高市的发言彻底颠覆了日本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保持高度审慎和战略模糊的现状,引爆了外交危机,招致中国的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高市早苗是在自民党内的纷争和混乱中当选总裁,又通过与维新会结盟而侥幸成为首相。然而她作为首相的资质和能力并未得到历练,其右翼保守的政治立场不能掩盖事实上的执政缺陷。”小林坦言,高市虽然从政履历丰富,却没有在外交、防卫这样重要岗位的履职经历,其对外交、防卫等的认识可能是肤浅而轻率的。再加上她上台后自信心爆棚,明显有些“飘了”。小林说,日本国会针对首相的问答环节是极其严格的,高市针对台湾议题的回答显然是自逞其强,有可能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失言,但首相的国会答辩如覆水难收,外交惨祸已经酿成,其严重后果正在内外发酵,对高市政权带来重大打击。
小林清的命运转折始于1940年。这位侵华日军士兵在河北邢台被八路军俘虏后,经历了从军国主义信徒到反战同盟战士的蜕变。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他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目睹八路军优待俘虏的实践,最终选择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其子小林阳吉如今担任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副会长,他展示的父亲遗物——一件褪色的八路军军装,无声诉说着那段跨越国界的战火情谊。
“父亲常说,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应该用于保护生命而非夺取生命。”小林阳吉抚摸着军装上模糊的“反战同盟”臂章回忆道。1945年抗战胜利后,小林清等反战同盟成员返回日本,组建“椰子会”持续揭露侵略战争真相。2015年,96岁的小林清作为唯一健在的“日本八路”,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用颤抖的右手向世界行军礼的场景,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永恒印记。
然而,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的涉台狂言,彻底撕裂了老一辈政治家苦心经营的中日友好关系。这位通过与极右翼维新会结盟上位的首相,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将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中国多部门严正交涉,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日文警告海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也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完全违背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小林阳吉指出高市言论颠覆了日本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立场,“就像在干柴堆上扔火把,将两国关系推向战争边缘”。数据显示,受此事件影响,中国赴日旅游团退订量突破50万张,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单日暴跌3.2%,多家日企在华业务遭受重创。
高市的冒险政策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反弹。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这是为军事扩张找借口,必须收回错误言论。”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警告,此类言行可能导致日本年出口损失超千亿美元。更耐人寻味的是,连自民党内部也出现裂痕——资深议员森山浩司在闭门会议中直言:“首相的国会答辩如覆水难收,外交惨祸已成定局。”
普通民众的抗议更具冲击力。11月15日,东京首相官邸前聚集的抗议人群中,72岁的退休教师山田美代子举着“不要战争”的标语牌哽咽道:“我的哥哥死在冲绳战役,我不想看到年轻一代再为政客的野心送命。”这种跨越世代的和平诉求,与高市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引进战术核武器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高市的“台海牌”不仅激怒中国,更引发周边国家连锁反应。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公开呼吁日本“真诚反省历史问题”,俄罗斯宣布对30名日本外交人员实施无限期禁令,朝鲜则直接拒绝与日方任何对话。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指出:“这种挑衅行为威胁整个亚洲的和平稳定。”
国际社会的担忧不无道理。高市内阁成立不足一月,已连续推出多项危险政策:将防卫费占比GDP提前至2%、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允许先发制人打击、计划废除武器出口限制……这些举措与美国“印太战略”形成危险共振。日本龙谷大学教授松岛泰胜警告:“当日本开始讨论核武装时,东亚将重回冷战对峙状态。”
站在父亲曾战斗过的土地上,小林阳吉的告诫振聋发聩:“1931年日本以‘满洲事变’威胁存亡,1941年以珍珠港事件点燃太平洋战争,历史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他展示的1945年《波茨坦公告》复印件上,“日本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等四岛”的条款依然清晰,这与高市企图突破战后秩序的野心形成残酷对照。
这场外交危机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修正主义的疯狂追逐。高市早苗长期质疑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参拜靖国神社,推动教科书删除“侵略”表述,其政治底色早已昭然若揭。正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苏晓晖所言:“当政客将历史包袱转化为政治资本,受害的将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在小林阳吉住所的墙上,挂着父亲与八路军战友的合影,照片边缘已泛黄,但笑容依然灿烂。这位和平使者的临终遗言——“中日友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穿越时空,在今天愈发振聋发聩。当高市早苗们试图将东亚拖入新冷战漩涡时,14亿中国人民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力量,必将筑起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历史终将证明:任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都注定被时代洪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