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热潮,点燃全城激情;湾区活力,书写“融合”华章。连日来,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令香港迎来了“狂欢季”。
启德体育园的赛埸,观赛人潮从地铁口一路排到了安检口;位于将军澳的单车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港岛、九龙大部分酒店爆满,商场餐厅座无虚席;全运会的吉祥物成为“公众宠物”,一天到晚挤满了拍照打卡的人群;“的哥”的车载新闻从娱乐新闻切换成了全运直播,随便搭乘一辆的士出行,都是“一路聊全运”.......
本届全运会将于明天(21日)晚上闭幕。赛事还未结束,香港队就打破了全运会奖牌纪录!截止17日晚上,香港队已获得8金2银7铜共17面奖牌。香港于1997年起首次派员参加全运会,此前的最佳成绩是2017年的十三运会上共获得16面奖牌。
特别令本港市民深为振奋和激动的是,开幕式上,当东道主粤港澳三地代表团携手同步入场,智能机器人敲响青铜器,梦幻联动,主席台上,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与全场8万多观众热烈鼓掌。香港市民跟著央视新闻,记住了开幕式上的这难忘瞬间。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全运会是国家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首次由粤港澳共同承办,不仅是全运会历史的创新实践,更充分体现国家对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坚定支持,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体现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李家超所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多次在接受内地和本港传媒访问时表示,成功举办十五运会将为推进大湾区建设及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对香港旅游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提升国际形象的战略契机。
全运“星火”燃全城,赛事“新柴”可燎原。透过“全运热潮”这面“镜子”,可以看出香港魅力、湾区活力、新时代中国的凝聚力,也令香港全社会重新思考和认识自己的独特潜力和价值。
赛场内外互动 香港魅力尽显
笔者为撰写评论文章,除赴广州出席开幕式外,观赏了在香港的多埸赛事。17日晚上,笔者现场观看场地自行车女子全能赛。香港队的单车运动员李思颖潇洒自如、身轻如燕,当她第一个冲到终点,许多观众兴奋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连日来,同样令笔者和香港观众兴奋不已的场景一再出现。14日晚,启德体育园主场馆内,男子七人制橄榄球决赛激情上演。终场哨响,记分牌定格于26∶19,香港队首夺金牌,全场瞬间沸腾。通过电视屏幕,激动人心的瞬间还有:贝俊龙在帆船项目中夺魁,何诗蓓和何甄陶在自由泳比赛中先后摘金...... 忙的不可开交的罗淑佩局长兴奋地告诉笔者:“我都没想到香港队会夺得这么多奖牌!”
赛场上的竞技,点燃激情;赛场外的氛围,令人沉醉。行走在大街小巷,“全城全运”的海报随处可见;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化身“运动员”出现在启德体育园.......
赛场上的拼杀,不仅是竞技与表演,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释放与张扬。众所周知,自2019年6月“修例风波”始,叠加其后的三年新冠疫情,香港经济一路走低,来自外部的抹黑、诋毁、攻击接连不断,所谓“金融遗址论”“香港玩完论”一度喧嚣尘上。
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李家超带领香港特区管治团队负重前行,攻坚克难,不折不挠。2023年至今,香港经济划出了一条优美的上升曲线。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实质上升3.8%,连续11季度录得同比增长。
不仅如此,在众多国际权威机构的排行榜上,香港表现非凡。香港多次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全球第三,香港多所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位次不断攀升,其中香港大学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1位,为亚洲第一⋯⋯。那些针对香港的不实之词和悲观预言被逐一击碎!
体育比赛是一种激情表达,全运会提供了一个共情的契机,香港扬眉吐气,“东方之珠”风采依旧!
“软硬联通”顺畅 湾区活力四射
启德体育园主场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它既有“东方之珠”的璀璨与灵动,又有与维港美景的和谐共生,更拥有绿色的灵魂与诸多人性化的细节,给参赛的运动员和观赛的中外民众留下了美好印象。
有3个竞赛项目及1项群众赛事在启德体育园举行,启德体育园在照明、音响、草坪、受力结构等方面均对标国际顶尖赛事标准,经受了“全运检验”。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不仅是对三地“硬联通”的检验,也是对“软联通”的检验。
11月8日,参加全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的100多名运动员穿梭于粤港澳三地,在5个多小时的比赛中,运动员以时速40公里以上的速度6次穿越口岸,却无需1秒停顿,其背后的奥秘有三:从技术上看,采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的模式;从组织指挥上看,采用了“三车协同”的方式,三地的竞赛指挥车、医疗指挥车、安保指挥车联动,信息无缝对接;从工作机制上看,三地探索出“三地三同”(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的联合办赛机制。
“硬联通”实现“物理对接”,“软联通”实现“化学反应”。跨境赛事的成功举办,为三地规则规制衔接提供了成功范本。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以14.79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是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湾区。要让湾区活力释放,规则规制衔接是最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需要今后较长时期下大力气攻克的堵点。
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要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释放湾区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规则规制衔接,体育领域规则规制的成功衔接,给其他领域注入了信心。
赛事助力盛事 文旅道路更宽
入境处数据显示,全运会举行一周后,已录得逾72.5万人次内地旅客入境,按周升一成四;除大部分酒店爆满,香港餐饮业整体生意额亦预料增长1至2成。
笔者了解到,不少旅行社收到自订游行程订单,游客希望旅行社集中订车、订酒店、订餐厅,完成“看比赛+吃粤菜+观美景”的组合行程。为此,香港部分酒店推出“全运主题房”,提供“比赛门票+酒店房间+往返接送”的套餐,非常受欢迎。
全运会期间,粤港澳三地精心设计“竞赛动线即文旅路线”,将19座办赛城市的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机串联,构筑出一批文体旅融合的“天然场景”。
上任不到一年的罗淑佩局长精明能干、雷厉风行。在她看来,赛事连著盛事,生机勃勃。她向媒体表示,全运会期间精准吸引大批体育爱好者专程来港,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消费,更有益于巩固香港“国际盛事之都”的地位,以全运会为契机,“跟著赛事来港旅行”正是文旅局著力的重点。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香港无处不旅游”理念,给香港特区政府和相关业界以重要启示,2024年年底发布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提出四大策略、133项措施,全面巩固香港作为世界级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行政长官李家超有一个施政理念,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糅合了中与西、古与今、快与慢、新与旧等诸多元素,具有“多元包容”的特色资源,这恰是“香港无处不旅游”理念的根基。行云流水、相得益彰,以粤港澳联合承办十五届全运会为开端,香港完全可以把“内联外通”、“文旅融合”、“盛世之都”等重磅文章写得更加精彩。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