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保温杯里放这几样东西秒变“炸弹” 红枣枸杞泡煮酿多起爆炸事故!
创始人
2025-11-19 17:03:40
0

保温杯里放这几样东西秒变“炸弹”

  【保温杯里放这几样东西秒变“炸弹”】2025 年 11 月,黑龙江黑河一男子用保温杯浸泡清洗剂后密封,突然的爆炸使杯子嵌入墙内;同年,广东东莞男孩用开水清洗保温杯时拧盖摇晃,杯盖瞬间飞射;更早前,四川一女子用保温杯泡枸杞时,炸裂的杯体直接将天花板击穿…… 这些并非危言耸听的传闻,而是中国消防、大湾区之声等机构公开报道的真实事件。随着冬季来临,保温杯使用频率增高,其安全隐患也浮出水面。​

  保温杯爆炸的威力远超想象。2020 年,福州一名女孩的经历尤为惨痛 —— 她将红枣放入保温杯后遗忘,十几天后拧开杯盖时突发爆炸,杯盖弹起击中右眼,导致眼球破裂、虹膜脱落。尽管经清创缝合后眼球基本复位,但医生表示其视力可能永久受损。类似事件并非孤例。2024 年 12 月,广东东莞一名男孩在灌入开水并摇晃保温杯后,杯子瞬间爆炸;同年,四川一名女子使用保温杯泡枸杞时,炸裂的杯体甚至击穿了家中天花板。消防部门通过实验展示了保温杯爆炸的威力:在杯中加入热水和泡腾片后拧紧摇晃,杯内压力骤增,瞬间发生爆炸,飞溅的碎片能轻易击穿纸箱。​

  好端端的保温杯为何会变身 “炸弹”?微生物发酵是主因之一。保温杯内胆和瓶盖缝隙易藏匿细菌,而红枣、枸杞等食材营养丰富,经水浸泡后成为微生物发酵的温床,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在密闭环境中,气压持续攀升,一旦突然拧开杯盖,蓄积的气压会瞬间释放,导致液体喷涌伤人。化学反应同样危险。使用除垢剂清洁保温杯时,其含有的柠檬酸、草酸等成分与内胆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若此时杯盖紧闭,气体无法排出,压力超过杯体承受极限(通常为 0.2-0.3MPa)就会引发爆炸。物理摇晃则加剧了风险。尤其在装有热水和泡腾片等易产生气体的物质时,摇晃会急剧增加杯内分子运动,使气体快速聚集,可能造成杯体爆裂。​

  除了使用不当,保温杯本身材质不合格也会带来慢性中毒风险。市面上常见的不锈钢材质有 201、304 和 316 三种。其中,201 不锈钢并非食品级材料,锰含量高达 7%-10% 且耐腐蚀性差。长期用它装饮品,尤其是热水或酸性液体(如橙汁、碳酸饮料),可能导致锰元素析出。过量摄入锰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记忆力下降、肌肉震颤等症状,让热水变 “毒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测评约 50 种保温杯,结果显示19 种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多为使用非国标 201 材质的不合格产品,部分产品锰析出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3 倍。符合安全标准的是 304 和 316 不锈钢。304 不锈钢镍铬含量适中,锰含量低于 2%,是公认的食品级材料,广泛用于餐具制造;316 不锈钢则在此基础上添加了金属钼,耐腐蚀性更佳,常用于医疗设备,适合长期存放酸性饮品。​

  要让保温杯真正成为养生帮手,以下注意事项至关重要:避免装入刚沸腾的水,减小初始温差带来的压力变化;切勿摇晃装有热水的保温杯,尤其在添加泡腾片、红枣等易产气物质后;红枣、枸杞等易发酵食品勿长时间存放,建议即泡即饮,存放时间不超过 4 小时;使用除垢剂时勿拧紧杯盖,保持杯口微开,避免摇晃,待反应结束后再清洗;选购时认准底部 “304” 或 “316” 钢印标识,拒绝无标识产品。此外,牛奶、豆浆、茶叶、中药、碳酸饮料和果汁等也不宜长期存放在保温杯中 —— 牛奶、豆浆富含蛋白质,长时间高温易滋生细菌变质;茶叶中的鞣酸、茶碱在高温下会加速释放,影响口感且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中药成分复杂,长时间存放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碳酸饮料本身含气,会增加杯内压力;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则可能腐蚀内胆,导致金属析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费提示提供了选购保温杯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看标签标识,检查产品名称、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是否完整,确认食品接触部位材质说明,重点观察杯底是否有 “304” 或 “316” 钢印,无标识或标识模糊的产品切勿购买;第二步闻有无异味,打开杯盖后,优质保温杯应无异嗅或气味轻微易散,若有刺鼻异味,可能是内壁涂层不合格或材质劣质;第三步查整体外观,表面色泽应均匀、无裂纹缺口,印刷图案清晰完整、无脱落,镀层无开裂、起泡,杯口和杯盖焊接处光洁无毛刺,避免划伤嘴唇;第四步测保温性能,注入 95℃以上的开水后旋紧杯盖,2-3 分钟后手握杯身,若无明显升温则保温良好,说明真空层未破损;装满水倒置几分钟,观察是否有渗漏,无渗漏则密封性佳。​

  消防部门一再提醒,开启保温杯时切勿对准面部或他人,可先轻微倾斜杯盖,让杯内气压逐步释放,待听到 “嘶嘶” 声消失后再完全打开。小小的保温杯,藏着养生与伤身的双重可能。正确使用合格的保温杯,才能让这一冬日 “伴侣” 真正为健康保驾护航,避免养生变伤身的悲剧重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