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新特征
【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新特征】2025 年 11 月 18 日,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揭示了中国人口发展的新特征。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总量转折、结构转型、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到银发经济的蓬勃兴起,从生育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正以系统性改革应对人口发展新挑战。中国人口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转变。2024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 1.1 左右,远低于 2.1 的人口更替水平。尽管受龙年生肖偏好影响,出生人口回升至 954 万人,但长期下行趋势未改。与此同时,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 ——60 岁及以上人口突破 3 亿大关,占比达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升至 15.6%,预计 2032 年中国将进入占比超 20% 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老龄化率持续攀升,高龄人口增速更快,我国少子化、老龄化等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中国各省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形成三类不同模式。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呈现 “少年儿童占比低、老年人口占比高” 的特征,2024 年上海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20.25%,而 0-14 岁人口占比仅为 9.50%;广东、贵州、青海等省份则 “少年儿童占比高、老年人口占比低”,以贵州为例,2024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2.90%,0-14 岁人口占比高达 21.90%;湖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份构成第三类,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超过 15%,且相差不足 1 个百分点。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史薇分析:“‘十五五’时期,区域人口分化显著,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而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
人口结构变化正带动教育资源配置的深刻改变。数据显示,小学在校生规模已于 2023 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 2026 年达峰,高中阶段 2029 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 2032 年迎来峰值。这一趋势倒逼教育体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访谈中透露:“中国正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区域布局调整:一方面,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国家战略领域,推动国家学院建设与交叉学科中心布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并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2024 年达到 79 岁,比 2012 年提高了 3.6 岁——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辅导读本》提出,要 “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积极开发老年资源,推动老有所为”。2025 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突破 12 万亿元,涵盖医疗康养、智能辅具、老年教育、文化旅游等八大领域。在苏州工业园区,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建的 “银发科技产业园” 已孵化出 37 家适老化产品企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分析:“老年人口不是负担,而是待开发的资源。2025 年中国 60-64 岁低龄老人占比达 42%,其健康状况与消费能力显著优于前代”。
面对生育率持续低迷,中国正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2024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形成 “经济支持 + 服务支持 + 时间支持 + 文化支持” 的四维框架。经济支持方面,湖南、云南等 7 省份试点生育补贴,杭州对三孩家庭补贴 2.5 万元;服务支持方面,常住人口 30 万以上的县市区至少配备 2 家公立助产机构,全国托育服务供给规模三年增长 4 倍。全国政协委员贺丹指出:“当前育龄人群理想子女数(1.8 个)与实际生育数(1.1 个)的差距,折射出经济压力、教育焦虑与职场歧视的复合影响”。
2024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 67.00%,城镇常住人口增加 1083 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从 1953 年的 7726 万人升至 2024 年的 94350 万人,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由 13.26% 升至 67.00%。但区域分化加剧 ——东部地区人口占比升至 40.32%,东北地区则因老龄化与产业转型面临人口流失压力。国家发改委出台《“十五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 “城市群主体形态 + 都市圈协同发展” 的空间战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强调:“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2025 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 41 平方米,但职住分离指数仍高达 1.8(理想值应低于 1.2)”。
尽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减,2024 年降至 8.58 亿人,较 2011 年减少 1.2 亿,但人口质量显著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 11.21 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人口红利并未消失,而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人口素质的跃升成为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之一,1964 年 —2020 年,城镇人口的文盲率由 26.63% 降至 1.79%,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镇人口占比由不足 5% 上升至 1/4 左右。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从总量压力到结构挑战,中国人口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转变。这些新特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场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中,中国正以系统思维破解结构性难题,在人口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的动态平衡中,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人口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