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国防部:日方若敢铤而走险必付出代价 台湾是中国的家务事,切勿“玩火自焚”!
创始人
2025-11-15 01:01:21
0

  国防部:日方若敢铤而走险必付出代价

  【国防部:日方若敢铤而走险必付出代价】11月14日,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蒋斌大校的回应如惊雷般炸响。就在三天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抛出“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逆天言论,甚至搬出《安全保障相关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条款,暗示自卫队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这场看似突发的“政治秀”,实则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策划的“豪赌”——但在这场赌局里,日本注定要输得彻底。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两个数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暗门。1945年,日本战败后签署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然而,80年后,日本右翼政客却试图撕毁这份历史契约,将《安保法》的“存亡危机事态”条款作为介入台海的“法律武器”。这种操作堪称“历史逆流”。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提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论调,高市早苗不过是将这一逻辑进一步具象化。但问题是,日本是否真能从“历史包袱”中解脱?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国防部的回应直指要害:“日方若不深刻汲取历史教训,胆敢铤而走险,甚至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必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不仅是军事警告,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历史健忘症”的严厉批判。

  高市早苗的逻辑链条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根据日本《宪法》第9条,“日本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而《安全保障相关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条款允许自卫队在“日本或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受攻击时行使集体自卫权。但问题是,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与日本毫无直接关联。日本强行将台湾问题与自身安全挂钩,既违背国际法原则,也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更讽刺的是,日本右翼政客在渲染“台海危机”时,选择性忽略了两个关键事实:其一,中国始终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维护者;其二,日本自身的军事扩张史恰恰是东亚不稳定的根源。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罄竹难书。如今,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通过“法律包装”将侵略行为正当化,这种操作在道德和法律层面都站不住脚。

  从军事角度看,日本介入台海无异于“以卵击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水平已远非昔日可比。以海军为例,中国拥有3艘航母、数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以及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反观日本自卫队,虽然装备精良,但受“和平宪法”限制,其作战能力始终存在“天花板”。更关键的是,台海距离中国大陆仅数百公里,而日本距离台海超过千公里。在“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下,日本舰艇和战机尚未接近台海,就可能遭受精确打击。

  经济层面,日本更输不起。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一旦台海局势升级,日本对华出口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品将遭受重创。此外,日本在台企业(如台积电)的供应链也将面临中断风险。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赌局,日本右翼政客真的算得清楚吗?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日本的挑衅行为,国际社会的反应却显得“暧昧”。美国虽多次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通过“模糊战略”纵容日本右翼势力。这种“纵容”背后,是美日同盟的“脆弱性”在作祟。美国需要日本在亚太地区扮演“反华先锋”,而日本则试图通过绑架美国实现自身军事扩张。然而,国际社会并非全然沉默。东盟国家普遍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欧洲各国也多次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台海问题。这种“清醒”的多数派立场,与日本右翼势力的“冒险”形成鲜明对比。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言:“台海和平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任何单边行动都将破坏地区稳定。”

  中国对日本的警告绝非空言。从历史看,中国曾用鲜血捍卫领土完整;从现实看,中国已构建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近年来,解放军在台海地区开展多次实战化演练,展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软性手段巩固台海和平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国防部的回应既体现了原则立场,也释放了对话诚意。正如蒋斌大校所言:“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这种“以武促和”的策略,既保障了国家主权,也为地区稳定预留了空间。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从台湾光复到台海局势,历史早已给出答案: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径都注定失败。日本右翼政客的“豪赌”,最终只会让日本陷入“历史泥潭”。而对于中国而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正如那句古话:“玩火者必自焚。”在这场台海棋局中,日本若敢铤而走险,必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这不仅是中国的警告,更是历史的忠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