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姆正跌落神坛
【山姆正跌落神坛】近日,仓储会员店巨头山姆会员商店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从APP改版争议到选品标准质疑,从支付安全漏洞到配送超载乱象,这个曾被中产家庭视为“品质生活象征”的零售品牌,正经历着信任体系的全面崩塌。广州天河美林天地店曾以单店年销售额破30亿元的成绩领跑全国,如今却成为会员失望情绪的集中爆发地。连续三年持卡的老会员李小姐坦言:“以前觉得山姆量大价优,现在同品牌牛奶价格优势微乎其微,某些零食电商大促时更便宜。”这种感受并非个例,北京会员李先生的比价清单显示,山姆部分商品与竞争对手的价差已不足5%。价格战正在重塑会员制零售格局。盒马X会员店以“移山价”策略直击山姆核心单品,Costco通过精简SKU实现极致性价比,永辉、家乐福等传统商超加速转型。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山姆会员增速从2024年的40%骤降至2025年的16%,线上GMV增速落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山姆的烘焙区曾是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榴莲千层、麻薯面包等明星产品创造过单日销售超万件的纪录。但如今货架上“老三样”的长期驻守,让年轻会员直呼“审美疲劳”。“从原味麻薯到巧克力味,从普通榴莲千层到猫山王版本,这些微创新根本激发不了购买欲。”上海会员王女士的吐槽,折射出山姆创新机制的僵化。在本土化赛道上,山姆同样步履蹒跚。当竞争对手迅速推出螺蛳粉、酸菜鱼等地方特色预制菜时,山姆的货架仍被进口牛排和冷冻薯条占据。2025年7月,山姆下架太阳饼、米布丁等高回购率商品,引入好丽友派、卫龙魔芋丝等大众品牌,引发“品质降级”争议。这种“全球标准本土化”策略,与消费者期待的“原生创新”形成鲜明落差。
深圳赵先生的周末购物经历堪称“灾难”:停车绕场半小时,试吃队伍蜿蜒百米,收银台前大排长龙。“整个过程毫无乐趣,只剩下疲惫。”这种极致拥堵的体验,源于山姆门店扩张与品控管理的失衡。2025年山姆计划新增8家门店,创下入华以来年度开店纪录,但部分新店出现网红商品断货、陈列频繁调整等问题。
服务层面的降级更令会员寒心。卓越会员专属客服响应时间从30秒延长至5分钟,轮胎养护服务需排队2小时以上。当“专属感”因人满为患而消失,付费会员的心理溢价自然难以维持。法律界人士指出,虽然山姆极速达订单详情可在APP查询,但隐藏小票单价信息的做法仍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2025年10月的两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撕开了山姆品控体系的裂缝。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FILA儿童滑板车塑料薄膜存在窒息风险,61件问题商品已全部售出;兰精天丝儿童三件套耐摩擦色牢度不达标,可能引发皮肤过敏。这两起案件虽仅合计罚款1.9万元,却暴露出山姆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触碰中产家庭底线。有消费者在枣泥核桃蛋糕中吃出“形似假牙”的异物,购买猪肋排发现散发异味却仅获300元代金券补偿。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机大豆从1级降为3级仍保持原价,客服坦言“品质确实有下降”。这些案例印证了广州市社科院专家陈峰的判断:“门店快速扩张导致品控与管理被稀释。”
山姆APP的改版争议持续发酵。生鲜商品主图从白底实拍改为高饱和度精修图,导致消费者无法直观判断食材状态;配料表、供应商等关键信息被隐藏,甚至出现“国产”“进口”标注矛盾。11月6日爆出的支付跳转色情网站事件,虽经技术排查认定为网络劫持,但仍加剧了会员对数字安全的担忧。
配送环节的乱象同样触目惊心。为应对“极速达”订单激增,山姆允许配送员使用电动车超载运输,60公斤重的货物堆叠如山,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尽管企业随后推出三轮车配送方案,但“工具升级易,机制改革难”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山姆的困境本质上是商业逻辑的悖论:当新任总裁刘鹏将“规模扩张”置于“品质坚守”之上时,企业便陷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沃尔玛中国二季度财报显示,山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0.1%,但会员续卡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警示:没有品质支撑的规模扩张,终将反噬品牌根基。站在零售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山姆的遭遇为行业敲响警钟。当新一代消费者不再为“中产标签”买单,当本土对手在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运营、本土化创新等领域实现反超,任何商业模式的进化都必须回归零售本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在规模与品质、效率与体验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这场跌落神坛的危机,或许正是山姆重塑竞争力的转折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