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居民挖掘地下室形成数米深坑
【上海一居民挖掘地下室形成数米深坑】11月12日,多位上海市民反映上海四季雅苑小区有业主私自挖掘地下室,形成面积约300平方米、深度达6米的巨坑,坑壁紧邻三户邻居房屋(间距仅30-60厘米)。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表示,11月12日也收到了市民投诉,这种情况肯定属于违规,他们已经受理,正在调查。据悉,自2025年1月起持续施工,采用“打游击”策略——城管到场即停工,离开后继续作业。施工队夜间偷运渣土,白天用挖掘机挖掘,并不断向坑内浇筑钢筋水泥企图固化违建。周边邻里的房屋已陆续出现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窗台断裂渗水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受害业主孙女士家中,裂缝自地面蜿蜒而上,直抵墙体高处,部分区域断裂状况触目惊心。深坑的挖掘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整栋楼的地基稳定性岌岌可危,居民们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楼体有坍塌之虞。“每日里,钢筋碰撞的刺耳声响不绝于耳,夜幕降临,躺在床上,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生怕楼会突然坍塌。”居民王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整栋楼128户居民的共同恐惧。
事实上,此类因私挖地下室而引发的悲剧,绝非个例:2021年,杭州某小区有业主私自挖掘两层地下室,致使相邻楼体倾斜达15度,20余户居民不得不连夜撤离家园;2022年,北京朝阳区一处违建地下室发生坍塌,酿成3人死亡的惨剧。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无一不在向我们发出警示:对生命安全的漠视,终将招致沉重的代价。
面对如此肆无忌惮的违建行径,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城管中队的回应却令人大跌眼镜:“已受理,正在调查中。”而据居民们透露,这场“猫鼠游戏”已持续了半年之久——施工方与城管部门打起了“时间差”,监管部门却始终深陷“到场-停工-离开-复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治理模式,本质上是将“动态监管”异化成了“被动接诉”,将“源头遏制”降格为了“事后补漏”。
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何违建能堂而皇之地浇筑钢筋水泥?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私挖地下室需同时违反规划、建设、消防等多项法规,本应面临"立即停工、限期回填、高额罚款"的联合惩戒。然而现实中,基层部门常以"职权交叉""流程繁琐"为由推诿,导致违建者利用监管缝隙肆意妄为。某街道城管负责人曾私下坦言:"回填一个深坑需要数十万元,这笔钱谁出?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种"怕麻烦、怕担责"的心态,正是懒政滋生的温床。
要根治此类乱象,需构建"技术防控+法律严惩+社会共治"的三维体系。技术层面,可借鉴深圳"无人机巡查+AI图像识别"系统,对重点小区实施24小时违建监测;法律层面,需提高违法成本——参照《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违建者追究刑责;社会层面,应建立"业主信用档案",将违建行为与房产交易、子女入学挂钩,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城市已展开探索:广州2023年出台《住宅小区违建治理条例》,明确"发现即拆、拆后复原"原则,违建拆除费用由业主全额承担;成都推行"网格员+物业+业主"联防机制,实现违建投诉响应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这些实践证明,只要摒弃"等投诉再处理"的惰性思维,主动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完全能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6米深坑,挖的是私利,埋的是隐患,毁的是公信。当个别居民将邻里安全视为儿戏,当基层治理沦为"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这不应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是刻在治理者心中的底线。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治违,以"钉钉子"的精神压实责任,才能真正筑牢城市安全的"地下长城"。
面对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监管却显得力不从心。花木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表示,11月12日收到了市民投诉,并承认“这种情况肯定属于违规,‘不允许挖,没有这个审批程序,不管是谁挖的都不允许。’”然而,早在6月,城管就已介入此事,却未能有效阻止施工的持续。类似私挖地下室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10月,上海黄浦区“太阳都市花园”小区也有业主在装修时私挖地面达50厘米。尽管所在楼栋高33层、有上百户居民,施工仍持续进行。杨浦区城管在处理一起私挖投诉时,仅简单核对建筑原始图纸后认为“被拆墙体不属承重墙,问题主要在外立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物业公司有权要求违规业主立即停止行为并整改。但法律执行却遭遇了现实阻力。上海市物业事务管理中心在分析另一起私挖事件时指出,物业在报送、处置与门禁核验等方面存在疏漏。挖掘机竟能以“燃气管道施工”名义登记进入小区。对于此类行为,上海市城管部门明确表示,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应“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在闵行区虹桥镇,城管中队在处理一起破坏承重墙案件时,经过38条短信、15次敲门,关闭了180天的房门终于打开,受损的“生命墙”最终恢复如初。
四季雅苑位于上海浦东内环核心区,二手房成交均价维持在18-24万元/㎡,总价超2899万元。昂贵的房价并未换来安全的居住环境。类似私挖行为不仅危及邻里安全,更破坏城市整体规划和管理秩序。专业人士强调,后期一定要进行科学回填和加固,否则后续房屋还会有安全隐患。孙女士表示,后续将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专业的房屋鉴定单位对房屋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
孙女士的院子里,裂缝像蜘蛛网一样在墙体上蔓延。她告诉记者,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城管的最终处理结果,等待科学的回填方案,等待法院的判决。而那个300平方米、6米深的巨坑,依然像一道伤疤,横在小区的心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