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门: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两部门: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在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的 “三农” 政策通气会上,这两条明确的政策底线被再次强调。这场由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主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魏莉华出席的会议,向全社会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农村土地管理的红线不容触碰。
这场 “三农” 政策通气会参会阵容强大,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委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各省份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均在场。会议明确指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农村土地管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生态安全屏障、农民权益保护。事实上,这一政策并非突然出台,早在 2025 年 2 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提出 “两个不允许” 的要求。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当时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强调:“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守住、不能突破。”
看似简单的两条 “不允许”,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和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地政策研究室主任刘俊杰解释说,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意味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相关,只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权,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享有。而城镇居民、退休干部等都不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能到农村申请取得宅基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宅基地是农民赖以为生的根本和‘最后保障线’。” 刘俊杰强调,若允许自由交易,可能导致一些农民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失去土地,未来生活保障将面临巨大风险,禁止此类行为正是给农民权益加上了一道 “安全阀”。
选择此时重申这两条 “不允许”,背后有着现实的治理需求。据专家透露,这些年农房和宅基地在城乡之间私下买卖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城镇人员和农村居民私下签订协议,私自进行宅基地和房屋的转让和买卖。也有些地方未能妥善处理好人才下乡和宅基地管理利用的关系,为了让退休干部或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能定居,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他们集体成员身份或特殊资格权,实现与村民享受同样的批地建房权利。刘俊杰指出,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很高,而涉及对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在实际操作中政策要求很高,部分地方对政策的把握不一定准确、到位、全面,明确强调和重申红线和禁区,有助各地在执行相关政策时更加严格和规范。
政策划定的红线,也是为了保护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受挤压。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唐小付看来,如果允许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购买宅基地,会使农村宅基地的有限资源被外部人员占用。一方面,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可能无法获得宅基地,会加剧在土地使用、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如果放开宅基地交易,社会资金可能过多占用土地等乡村资源,使乡村发展偏离合理的方向。这一担忧不无道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下乡热情高涨,若无明确政策界限,可能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被不当占用。
虽然政策划定了明确的红线,但也并非 “一刀切” 地禁止所有形式的资源流动。会议同时强调,在盘活闲置土地和房屋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确保规范有序,对虚假宣传和无底线炒作坚决予以整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万青认为,虽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这两个 “不允许”,但并不意味着农村房屋和宅基地资源就无法与外部需求对接。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对闲置农房的合规盘活利用,可以更好满足有志愿有情怀投身乡村建设的返乡入乡人员的居住等需求”。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会议还部署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禁通过下指标、定任务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和政策奖励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要坚持 “大稳定、小调整”,加强政策指导和风险防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点。会议还要求举一反三加强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健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用地、规划、建设、使用全过程监管闭环。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农村土地管理的完整体系,既守住底线,又畅通渠道,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乎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无数向往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的心。红线之内,是农民安身立命的保障;红线之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宅基地 “三权分置” 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沉睡的资源正在被唤醒,只是这种唤醒必须在保护好农民权益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