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叔不理解但照做”走红 本人回应
【“大叔不理解但照做”走红 本人回应】近日,一段拍摄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短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云南永善县溪洛渡艺术团成员在自动步道上摆出“敦煌飞天”造型拍摄纪念视频,队伍末尾突然闯入一位穿深蓝色工装的中年男子——他先是愣住,随即笑着抬手模仿动作,与年轻人共同完成这场跨越代际的“即兴演出”。网友戏称其为“飞天大叔”,评论区瞬间被“大叔不理解但照做”“他心里一定在想‘下飞机还要摆造型?’”等留言淹没。11月12日,这位被全网寻找的“飞天大叔”终于现身——54岁的傅师傅是上海电气下属上海电机厂的工会工作者,从事电机制造行业32年。他向记者还原了10月31日那个改变命运的下午:“刚和同事开完行业会议,在浦东机场传送带上看到前面几个人摆出舞蹈姿势,觉得特别有趣,就像被快乐磁场吸引一样,不自觉就加入了。”艺术团成员透露,他们受邀来沪参加“颛桥糕会”演出,返程前想用短视频记录首次上海之旅。成员李雪回忆:“当时看到大叔突然加入,我们都被他的纯粹感染了,他眼睛里的光比年轻人还亮。”这段15秒的片段被艺术团上传网络后,傅师傅标志性的“懵懂微笑”与机械舞般的抬手动作形成强烈反差,迅速引发二次创作狂潮。有网友将他的动作与《黑神话:悟空》游戏角色对比,称其为“现实版天命人”;更有心理学博主分析:“这种无目的的参与恰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快乐本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傅师傅始终保持着工人特有的质朴。他在工会办公室接受采访时,桌上摆着“全国工人先锋号”奖杯与年轻人送的盲盒手办。“上周六同事刷到视频喊我‘要火了’,我还以为是新型诈骗。”他挠头笑道,“后来才知道,原来简单跟着乐一乐也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作为上海电机厂“扁担电机”精神的传承者,傅师傅对“快乐”有着独特的理解:“我们厂生产的电机点亮千家万户,这不就是制造快乐吗?快乐不是口号,是扛得住生产指标的压力,也能接得住生活里的意外惊喜。”这种理念渗透在他的工作中——他牵头成立的“青年创新工坊”用3D打印技术修复古董电机,让百年工业遗产焕发新生;他组织的“午间解压局”里,00后技工教他玩《原神》,他带年轻人打八段锦。
傅师傅的走红并非孤例。2025年的互联网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正在成为流量密码:陕西“三秦老大爷”组合用抖音记录养老院日常,5个月收获60万粉丝;承德“守山大叔”于新伟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被外交部转发;贵阳“爆米花大叔”李炯与网红合作后,爆米花销量翻三番……这些案例背后,是当代社会对“去滤镜化生存”的强烈渴望。
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指出:“当短视频充斥精心设计的剧本时,傅师傅们展现的‘不完美真实’反而成为稀缺品。他们用行动证明,快乐不需要昂贵装备,一个微笑、一次跟随,就能构建情感连接。”这种连接在傅师傅身上得到完美诠释——艺术团已向他发出云南做客邀请,00后粉丝自发组建“傅师傅后援会”,他工作的电机厂门口甚至出现“快乐打卡点”。
傅师傅的“意外走红”恰逢中国情绪消费爆发期。《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56.3%的年轻人愿为“情绪价值”付费,解压玩具、疗愈民宿、沉浸式戏剧等业态年增长率超300%。但专家提醒,当商业机构试图将“快乐”标准化时,傅师傅代表的“非功利性快乐”更具启示意义。
“他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被绩效指标掩盖的童真。”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明华评价,“在算法推荐制造的信息茧房里,这种跨越年龄、职业的快乐共享,本质上是对‘人本主义’的回归。”这种回归在傅师傅的后续行动中持续发酵:他计划将工会活动室改造成“快乐实验室”,引入AI情绪识别系统帮助职工减压;更与艺术团约定,每年在上海举办“无剧本快乐节”。
当被问及“走红后最想做什么”,傅师傅的回答让在场年轻人集体鼓掌:“继续好好造电机,有空多和年轻人玩。快乐就像电机里的电流,得让它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这句话意外成为上海某重点中学月考作文题材料,有学生写道:“傅师傅用54年的生命证明,真正的快乐不在镜头里,而在对生活的全情投入中。”
这场由机场自动步道引发的快乐风暴,最终超越了娱乐事件的范畴。它让我们看到:当技术加速分裂社会时,一个普通工人的自然流露,足以重构代际对话的桥梁;当消费主义将快乐明码标价时,一次无目的的参与,恰恰揭示了快乐最本真的模样——它不在热搜榜单上,而在每个愿意向世界敞开心扉的瞬间里。正如傅师傅工装上的反光条,虽不耀眼,却能在黑暗中为他人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