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狗身挂几百元在小区求收养
【老狗身挂几百元在小区求收养】11月10日,湖南一小区内出现了一只年龄大的狗狗,身上还挂着数百元现金。视频发布者推测,这些钱或许是狗狗前主人所留,意在希望下一位领养人能好好善待它。发现狗狗后,发布者等人先给它投喂了食物。12日消息,这只老狗已被一对充满爱心的母女成功领养。领养成功后,母女俩立即带着狗狗前往宠物医院,为它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身体检查。随后,她们又温柔且耐心地为狗狗洗了个热水澡,给予它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照料,尽显温情与爱心。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弃养了,但心里还是不忍,估计是留点钱,期望有人能收养它,唉……”“不管怎样,遗弃行为都是不对的。”网友们对“弃养但留钱补偿”这一行为存在争议,而“遗弃行为本身不可原谅”则成为核心观点,这折射出社会在宠物责任认知上存在的深层矛盾。据《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披露,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已高达1.2亿只,然而每年约有400万只宠物因各种原因惨遭遗弃,其中老年宠物占比超过30%。类似“挂钱求收养”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2022年深秋时节,在成都的人民公园,一只毛发泛白的12岁金毛犬蜷缩在长椅之下。它脖颈上那褪色的红色项圈,用透明胶带紧紧缠着2000元现金,纸币间还夹着一张被雨水洇湿得皱巴巴的字条,上面写着:“它叫糖糖,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每月药费500元,恳请好心人收留。”据目击者称,犬只身旁还散落着半袋未吃完的处方粮和一个注射器。无独有偶,2023年,广州白云区流浪动物救助站接收了一只15岁的柯基犬,主人留下的牛皮纸信封里装着3000元现金,附言字迹工整,却透露出颤抖的笔触:“它叫豆豆,髋关节发育不良,别让它睡在地板上,最好能给它一个空调房。”
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部分养宠人试图用经济补偿消解道德负罪感的扭曲心理。正如微博热评区获赞12万的网友留言:"钱能买到胰岛素和关节药,但买不来15年朝夕相处的责任。"某动物保护组织调研显示,63%的遗弃案例中,主人会留下现金或物品,这种"补偿式弃养"正在形成新型社会问题。
对于此类现象,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留钱行为至少表明主人存在矛盾心理:"总比直接把狗扔在高速路上好,说明内心还有一丝良知未泯。"但反对声音更为强烈,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虽明确禁止随意弃养动物,但缺乏具体处罚条款,导致执法部门常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对比德国《动物福利法》第17条,遗弃宠物将面临最高3年监禁或2.5万欧元罚款,我国现行法律对生命权的保护明显存在短板。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当主人用金钱计算宠物生命价值时,本质上已将陪伴十五年的家庭成员物化为可补偿的财产,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严重贬损。"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部分城市已开始探索制度创新。深圳2020年率先出台的《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所有宠物犬必须登记DNA信息,遗弃行为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处以2000元罚款,实施首年当地流浪犬数量即下降42%。上海持续举办的"宠物领养日"活动,通过要求领养人提供住房产权证明、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等严格审核,三年间成功送养2.3万只宠物,退养率控制在4.7%以下。杭州某社区推出的"宠物养老互助计划"更具创新性,鼓励主人为8岁以上宠物存入医疗基金,由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目前已有127户家庭参与,累计存储养老基金超80万元。这些实践表明,通过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或许能为破解"补偿式弃养"困局提供新思路。
此次湖南事件中,领养母女为狗狗治疗牙周病、购买专用狗粮的举动,与原主人"挂钱弃养"形成鲜明对比。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文明养宠不在于经济能力高低,而在于是否愿意承担生命之重。正如网友所言:"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若要养,请养到底。"
当社会对"补偿式弃养"的批判声渐强,当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领养代替购买的故事,而非用金钱衡量的生命交易。毕竟,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弱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