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16飞行员视距以内与敌机缠斗
【歼-16飞行员视距以内与敌机缠斗】2025年11月11日,央视军事频道披露一则震撼空战细节:空军某部“霹雳中队”歼-16飞行员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任务时,遭遇外军机群抵近侦察。面对强敌挂载实弹的挑衅,我方飞行员以“他挂弹,我也挂弹”的强硬姿态展开视距内缠斗,最终迫使对方退出我国领海线。事件还原至当日上午,两架外军战机以低空突防姿态逼近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地面雷达系统捕捉到目标后,正在值班的“霹雳中队”飞行员梁心东与战友驾驶歼-16双机编队紧急升空。据公开画面显示,首次接触时,歼-16凭借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在超视距范围内同时锁定两架外军战机,迫使对方僚机脱离编队。
进入视距内缠斗阶段,外军长机试图以大角度盘旋抢占攻击位置。千钧一发之际,梁心东操纵战机完成高难度“桶滚”机动——战机以9G过载垂直拉起,倒飞状态下从外军机上方10至15米处掠过。座舱内,警报声与心跳声交织,双方飞行员目光相接的瞬间,外军机突然转向脱离。歼-16在失速状态下仍能保持精准操控,得益于其数字化飞控系统与涡扇-10B发动机的强劲动力。
国防大学教授分析,中国通过部署米波反隐身雷达、空警-500预警机构建的“天网”,可先于对手发现目标。而歼-16搭载的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与头盔瞄准具,使其在中距离作战中具备“先敌开火”能力。当战斗压缩至视距范围,其卓越的机动性与飞行员训练水平便成为决胜关键。数据显示,近年来中美军机在东海、南海接触频次年均增长23%。2023年美军机南海活动同比上升40%,但自2025年5月歼-16成功驱离F-35后,该型号战机再未现身中国近海。这种“战略威慑”的转变,正是中国空军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拒敌”跨越的缩影。
2025年的今天,歼-16已能以50分钟冷静拦截行动宣告:中国领空不容他人肆意妄为!这种蜕变背后,是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坚与实战化训练。珠海航展上,歼-16的矢量发动机喷口转向引发外军军官惊叹;九三阅兵式上,首批装备该机型的部队飞越天安门,彰显战略投送能力。
能战,方能止战;敢斗,才有和平!面对某些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的挑衅,中国空军用行动诠释:主权红线不容触碰,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破坏和平的行为,都将遭到迎头痛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某些西方媒体刻意回避自身军机远渡重洋的事实,反而炒作“中国威胁论”。数据显示,2023年美军机在南海投放声呐浮标超300次,其电子侦察机每月抵近广东沿海达12架次。而中国所有拦截行动均严格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某些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霸权思维从未改变,但中国早已不是120年前的中国。从歼-8对抗F-22的“代差困境”,到歼-16与强敌“同台竞技”,中国用二十多年走完了别人半世纪的路。这种“技术破壁”与“勇气破局”的结合,正在重塑亚太地区安全格局。
当歼-16划破云层的轰鸣声响起,当飞行员在缠斗中与对手目光相接,他们守护的不仅是领空线,更是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崛起的百年梦想。今日中国,既有礼仪之邦的宽厚,也有亮剑长空的锋芒。因为我们都懂得:和平从来不是祈求而来,而是用实力捍卫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