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海洋夺全运会男子100米蛙泳金牌
【覃海洋夺全运会男子100米蛙泳金牌】11月11日晚,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内气氛炽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00米蛙泳决赛在此打响。上海队选手覃海洋以58秒98的成绩率先触壁,首次摘得全运会该项目金牌,同时以年度世界第三的排名宣告竞技状态强势回归。这场胜利不仅填补了他职业生涯全运会100米蛙泳金牌的空白,更成为其冲击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核心注脚。当日的比赛堪称覃海洋的“状态调试秀”。上午预赛中,他以59秒25位列小组第一,成为唯一游进1分钟大关的选手;晚间半决赛,他再度提速至59秒20,以总排名第一的身份晋级。决赛中,覃海洋在第4泳道出发,0.63秒的出发反应时虽非最快,但前50米转身时已领先0.46秒。后半程他稳住节奏,最终以58秒98触壁,比半决赛成绩提升0.22秒。“今天的比赛感觉比前段时间更舒服,状态在逐渐恢复。”赛后覃海洋坦言,尽管未达个人最佳,但这一成绩已跻身2025年世界第三,仅次于他在新加坡世锦赛创造的58秒23和意大利名将马丁嫩吉的58秒58。值得关注的是,全运会三场比赛他均未全力冲刺,这种“收放自如”的掌控力,印证了其作为世界顶尖蛙泳选手的硬实力。这枚金牌对覃海洋意义非凡。2017年天津全运会,初出茅庐的他以200米蛙泳2分07秒35破全国纪录夺冠,却在100米项目中惜败闫子贝;2021年陕西全运会,处于技术转型期的他顶住压力,蝉联200米蛙泳冠军,但100米项目仅获季军。如今在深圳,他终于集齐全运会100米蛙泳的金银铜牌,完成职业生涯的重要突破。
“无论什么比赛,我都会做好每一件事。”覃海洋的赛后发言朴实却有力。这种专注力源于其近年来的跌宕经历:2023年福冈世锦赛,他包揽50米、100米、200米蛙泳三金并打破200米世界纪录;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因状态波动未能登顶;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他以“第八道奇迹”逆转夺冠,重返巅峰。如今的全运会金牌,恰是他从低谷攀向新高的又一座里程碑。
覃海洋的野心不止于此。本届全运会增设男子50米蛙泳项目,这一与洛杉矶奥运会接轨的“速度之战”成为他的新目标。作为该项目亚洲纪录保持者(26秒20),覃海洋本赛季已三次游进26秒70,全国冠军赛中更以26秒54打破赛会纪录。若能在全运会延续统治力,他将与200米蛙泳卫冕战、接力项目共同构成“四线冲金”矩阵。
“50米蛙泳需要更精细的出发反应和途中游节奏。”覃海洋透露,本赛季他最佳出发反应时为0.62秒,若能优化这一环节,完全具备冲击世界冠军的实力。目前该项目世界纪录为英国选手亚当·皮蒂的25秒95,而覃海洋的26秒20仅落后0.25秒,差距微乎其微。
覃海洋的崛起,折射出中国蛙泳的代际传承。当日决赛中,湖北名将闫子贝以59秒48获得季军,这位两届全运会100米蛙泳冠军曾是覃海洋的“追赶目标”;而上海队小将郑英昊以59秒47摘银,展现出新生代的冲击力。三人同场竞技的画面,恰似中国蛙泳从“闫子贝时代”向“覃海洋时代”的平稳过渡。
“覃海洋的状态复苏对中国游泳意义重大。”国家游泳队教练组评价称,其在100米、200米、50米项目的全面统治力,使中国队在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蛙泳项目上形成“双保险”。而覃海洋本人则保持清醒:“现在状态只恢复到七成,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覃海洋与闫子贝在赛后握手致意时,泳池边的镜头定格了体育精神的传承瞬间。这场比赛的胜负之外,更值得铭记的是运动员对极限的挑战、对挫折的超越、对团队的担当。从巴黎的低谷到新加坡的复苏,再到全运会的突破,覃海洋用八年时光诠释了何为“永不言弃”。
“全运会的开幕式非常盛大,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底蕴。”覃海洋在赛后特别提到,这场体育盛会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与精神的凝聚。正如他在泳池中每一次划水都向着更快更强,中国体育也正以开放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书写新的传奇。
当夜幕降临,深圳湾的灯光映照着覃海洋胸前的金牌。这枚金牌的重量,不仅在于58秒98的成绩,更在于一个运动员在低谷中重燃斗志、在压力下突破自我的故事。对于中国游泳而言,覃海洋的归来,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那里有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对手,以及永不熄灭的冠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