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在国外遭勒索给10张练功券解围
【男子在国外遭勒索给10张练功券解围】“他没有明确跟我提到 money 这个字,我也没有明确提到 money 这个字。所以他向我要了一些东西,这个东西不是钱,我给了他一些纸,他接受放行了。” 在坦桑尼亚经历持枪勒索的刘先生回忆起那惊魂一刻,依然心有余悸。就是这几张特殊的 “纸”,一种银行点钞比赛专用的练功券,成了他在海外遭遇勒索时的 “护身符”。这种练功券外观与真钞极为相似,正面印有面额字样,背面常仿制真币图案,但颜色偏黄、重量较轻,并无实际价值。2025 年 11 月初,这起发生在坦桑尼亚的中国公民遭勒索事件,因其独特的解决方式而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事件发生在坦桑尼亚,刘先生在那里遭遇了六名武装人员的团伙勒索。这些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极为狡猾,他们并未直接明言 “要钱”,而是通过一系列隐晦的手势以及看似合理的借口,不动声色地进行暗示勒索。刘先生无奈地坦言,在坦桑尼亚短短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遭遇类似的索贿事件了。回顾此前几次经历,对方往往会抛出诸如 “肚子饿了,给点钱不然你走不了” 这类看似荒诞却又让人难以拒绝的借口,堂而皇之地索要少量钱财。
这些犯罪分子深谙作案之道,常常精心挑选偏僻的路段,以检查证件为幌子,仔细寻找受害者可能存在的漏洞。他们充分利用受害者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害怕麻烦等心理弱点,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威慑,让受害者在恐惧与无奈中乖乖就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犯罪分子大多以团伙形式作案。就拿在坦桑尼亚勒索刘先生的那个团伙来说,成员多达六人之多,而且每个人都携带武器,气势汹汹,让人不寒而栗。而在泰国,也有一伙假警察作案,他们分工十分明确,从前期观察目标、制造作案机会,到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后续的逃脱,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链条,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这次勒索,刘先生之所以能够成功化解危机,得益于他行前的充分准备。他通过多种渠道提前了解到不少国人在国外遭到非法索贿的情况,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状况,他特意准备了 “练功券” 这种特殊道具。在关键时刻,刘先生凭借着这些 “练功券”,巧妙地应对了犯罪分子的勒索,成功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近期,类似刘先生在坦桑尼亚遭遇的安全事件并非孤例。在南非约翰内斯堡,3 名涉嫌绑架中国公民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击毙。这些嫌疑人不仅涉嫌在今年 6 月绑架一名中国公民,还于上周试图在豪登省绑架另一名商人。南非警方的行动从侧面反映了针对中国公民的犯罪活动之猖獗。
在泰国芭堤雅,一名中国男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 4 名自称警察、身穿黑衣的男子持枪绑架。这些假警察使用枪支实施犯罪,最终勒索了受害者超过 23 万泰铢的财物。冒充执法人员的犯罪团伙,已成为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的一大威胁。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国民海外旅游、经商的频率日益增加,这在客观上无疑增加了中国公民在海外面临的安全风险。部分犯罪分子由于对中国缺乏深入了解,形成了 “中国人有钱” 的刻板印象,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海外中国公民更容易成为他们眼中的 “肥羊”,成为犯罪目标。
再加上语言障碍、对当地法律不熟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在海外有时就像黑夜中的明灯,显得更为 “显眼”,自然而然也就更容易被那些心怀不轨的犯罪分子盯上。
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在今年 9 月专门发布了安全提醒,明确指出在坦中国公民遭盗抢案件时有发生,提醒同胞们务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切不可掉以轻心。使馆特别强调,要注意观察周边环境,夜间尽量结伴出行,警惕车牌被遮挡的摩托车靠近,防范飞车党抢夺手机和钱包。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也在 “五一” 假期来临之前,及时发布提醒,呼吁出境的中国游客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也持续发布安全提醒,建议在坦中资企业、机构和中国公民保持警惕,加强安全防范。
这些提醒还包括:谨防各类诈骗,不轻信 “高价收汇”,需通过银行等正规合法渠道换汇;避免从事与签证种类不符的活动,坦移民部门曾开展证件专项检查,持旅游签证者切勿前往工厂、矿区等场所。
掌握应急联系方式同样关键。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 24 小时服务,成为海外游子的 “生命热线”。根据《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指南》,如所在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领事官员可提供撤离咨询和协助;若被拘留或逮捕,可应请求安排探视;遭遇意外时,能协助通知国内亲属。
事后,刘先生在本地华人社区分享了这段经历,收到了不少热心同胞的私信,提醒他哪些街道需要避开,哪个时间点不要外出。这些看似简单的经验,可能是用教训换来的。
随着中国节假日来临,海外出行将迎来高峰。无论选择何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平安回家” 才是最终目的。当刘先生离开那个检查点,驾车驶向安全地带时,他深知自己这次的脱险既有准备充分的因素,也不乏运气成分。那些被留下的练功券,或许迟早会被识破,但他已经安全离开了那个国家。
海外不是法外之地,但风险无处不在。刘先生的经历,既是个人的一次惊险遭遇,也为所有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 安全意识、应急准备和冷静应对,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