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曝光:医保卡被薅羊毛
【央视曝光:医保卡被薅羊毛】一款普通的防晒冰袖,在药店摇身一变成为 “医用隔离垫”;日常使用的面膜,被包装成 “医用敷贴”;甚至连牙刷都变成了 “牙科用毛刷”。这一切改变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 —— 让这些日用品能刷医保卡结算。2025 年 11 月,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记者走访全国多地药店,发现海王星辰、大参林、张仲景大药房等知名连锁药店均存在此类行为。近期,网络平台上出现大量 “医保卡薅羊毛攻略”,公然分享在药店刷医保卡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 “经验”。这些视频博主教唆消费者在完全脱离医疗场景的情况下,使用医保卡支付购买牙线、牙刷、洗脸巾、护肤品等日用品,将医保卡里的钱当作零花钱使用。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多家知名连锁药店积极参与了这种 “套刷” 行为。在海王星辰连锁药店锦绣半岛店,记者成功用医保卡购买了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的 “牙科用毛刷”,店员坦言这款产品与普通牙刷无异。在四川成都的泉源堂大药房高新区天华路店,甚至美瞳隐形眼镜也可以刷医保卡购买,而结算时显示的项目名称竟是 “000”。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杏林大药房和海王星辰连锁药店,记者用医保卡买到了各种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的 “敷料”,店员直接表示这些其实就是护肤品套装。
为追踪这些 “穿马甲” 日用品的来源,记者以进货为由走访了生产企业。在河南省超亚新材料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的产品宣传页上,直接将有医疗器械备案的 “医用隔离垫” 标注为防晒口罩和防晒袖。而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隔离垫” 属于病人护理防护用品,应用场景为 “主要在医院普通病房内使用”。
超亚公司许总向记者透露,将普通日用品打造成医疗器械进行生产,再以 “医用级更干净、更安全” 为噱头宣传,能抢占更多市场。“医用隔离垫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较低,不会涉及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只要按要求备案即可生产。” 许总直言不讳地表示,他正是看中了这一漏洞。许总得意地介绍,今年公司与一头部连锁药店合作,生产的防晒口罩和防晒袖进入了全国近 2 万家药店,合同金额达 9000 万元。
在甘肃兰州,记者发现佛慈大药房的多家连锁店都在醒目位置展示 “兰肌慕” 和 “医妍集” 品牌的 “医用护肤品”。这些产品登记的都是医疗器械,却被当作普通护肤品进行宣传和销售。记者随后走访了这些品牌背后的公司 —— 湖南慕雪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毛总骄傲地介绍,公司与佛慈大药房合作良好,年销售额近 1000 万元。公司的刘总则透露了更多内幕:“药店盈利与医保结算息息相关,但单纯卖药利润不高,只有拓展新的渠道才能让药店赚更多钱。” 慕雪时代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的预期用途是医美术后的创面护理,但公司发放给药店的宣传物料全是日常护肤内容。更令人震惊的是,刘总透露,在甘肃兰州销售的自家产品中,约六成通过医保卡结算。按此比例计算,仅通过佛慈大药房这一渠道,每年就有约 600 万元从医保基金个人账户被刷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今年早些时候,全国多地医保局已陆续发布 “禁止将医保卡变为‘购物卡’” 的预警提示。提示中明确提到,部分企业为了使商品可以刷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将牙刷、面膜等非医疗作用的产品申请为医疗器械,以此规避生活用品不能刷医保卡的规定。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专款专用,仅限医疗相关支出,骗保行为将面临法律惩戒。
事实上,国家医保局已通过药品追溯码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此前杭州就曾查处一起超量配药转卖案件,涉事人员因造成 43 万元医保损失,被责令退回基金并按 4 倍罚款,还被暂停医保结算 9 个月。但记者的调查显示,日用品套刷医保的违法行为至今仍在一些地区的药店和生产企业中上演。
在张仲景连锁药店,记者刷医保卡买到了被包装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医用敷贴。店员直言不讳地说:“这其实就是面膜,功效和普通面膜一样。” 本是用来保障民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医保基金,却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日用品吞噬。当防晒用品、护肤品、美瞳都能冠冕堂皇地刷医保卡时,那些真正需要医保救急的病人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