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一年猛长25厘米 确诊巨人症 身高从普通水平飙升至223厘米,被确诊为垂体性巨人症!
创始人
2025-11-09 17:03:33
0

20岁小伙一年猛长25厘米 确诊巨人症

  【20岁小伙一年猛长25厘米 确诊巨人症】近日,一则"20岁小伙一年猛长25厘米"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来自福建的大学生小刘(化名)在青春期突现异常生长,身高从普通水平飙升至223厘米,最终被确诊为垂体性巨人症。这起看似"天赋异禀"的个案,实则暗藏垂体瘤引发的内分泌危机,为公众敲响了科学认知身高增长的警钟。小刘的身高轨迹堪称"过山车":童年时期身高平平,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加速生长,最夸张时一年蹿高25厘米。家人起初为这种"逆袭式发育"欣喜不已,甚至将小刘送入体校培养篮球特长。然而,训练中的异常信号逐渐显现——他频繁出现体力不支、关节疼痛,最终因血糖失控被紧急送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断结果令人震惊:小刘的血糖水平需要每日注射80单位胰岛素维持,生长激素超标300余倍,头颅核磁共振显示垂体存在直径3.2厘米的大腺瘤,已压迫左侧海绵窦和蝶窦。这个掌控人体内分泌的"司令部"失控,导致其分泌的生长激素如脱缰野马,不仅催生巨人症,更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连锁反应。"患者送医时已出现轴性关节炎早期症状,若再延误治疗,结肠息肉、甲状腺结节等肿瘤风险将显著增加。"神经外科主任苏志鹏指出,小刘的案例暴露出社会对异常生长的认知盲区——当身高增长脱离正常轨道,可能正预示着垂体瘤、性早熟、代谢综合征等潜在危机。

  脑垂体作为人体内分泌中枢,其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垂体瘤,堪称内分泌系统的"定时炸弹"。当瘤体压迫正常组织或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就会引发两种极端病症:青少年时期的巨人症与成年期的肢端肥大症。前者表现为身高异常增长,后者则导致手足粗大、面容改变、内脏肥大等特征。

  "我国垂体瘤发病率约为1/1000,但实际就诊率不足三成。"苏志鹏团队近年接诊的病例显示,巨人症患者常伴随多器官损伤:78%出现糖代谢异常,65%合并高血压,42%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更严峻的是,未治疗的巨人症患者平均寿命较常人缩短10-15年,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

  这种"沉默的杀手"极易误诊。河南三门峡的王峰军曾以2.55米身高被称为"亚洲第一巨人",但因股骨头坏死卧床多年;某省体校曾有运动员因肢端肥大症被误认为"发育晚",最终因心脏肥大猝死训练场。这些悲剧折射出当前医疗体系的短板:基层医生对内分泌疾病认知不足,学校体育筛查缺乏激素水平检测,社会对"高个子"的盲目追捧更延误了就诊时机。

  面对巨人症的威胁,医学界已形成多学科协作的诊疗体系。温医大附一院采用的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通过鼻腔微创通道精准切除瘤体,术后激素水平控制率达92%。配合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显著改善——小刘术后血糖恢复正常,无需再注射胰岛素,身高增长终于停在223厘米的"安全线"。

  但预防永远优于治疗。专家呼吁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一级预警针对儿童青少年,家长需记录身高增长曲线,若青春期前年增速超7厘米、青春期超10厘米应立即就医;

  二级预警面向体育特长生,学校和训练机构应将激素水平检测纳入入队体检,对异常高大的青少年进行垂体功能评估;

  三级预警覆盖全人群,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手脚肥大等症状时,需及时排查垂体瘤可能。

  "孩子的健康远比身高数字重要。"苏志鹏强调,社会应摒弃"高个子崇拜",医疗机构需加强基层培训,媒体则要普及科学认知。当我们在惊叹某个"天赋异禀"的少年时,或许更该关心:他的生长曲线正常吗?他的激素水平检测过吗?他的身体是否在发出求救信号?

  小刘的康复出院,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医疗救援画上句号,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个"颜值即正义""身高论英雄"的时代,我们是否该重新定义"成长"的内涵?真正的茁壮成长,不是数字的野蛮攀升,而是身体机能的和谐发育;不是外在特征的极端表现,而是生命系统的稳健运行。

  当医学技术不断突破治疗边界时,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同样刻不容缓。每个家长都应成为孩子健康的"第一守门人",用科学知识替代经验判断,用理性态度取代盲目攀比。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数字都应让位于健康这个"1",唯有筑牢这个根基,后面的"0"才真正有意义。这起看似偶然的医疗事件,实则是面照见社会认知的镜子。它警示我们: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路上,永远不要忘记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健康,才是成长最美的姿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