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机器人被飞踹后仍能快速起身 被飞踹、推倒后能迅速自主起身,动作十分丝滑!
创始人
2025-11-09 10:03:38
0

宇树机器人被飞踹后仍能快速起身

  【宇树机器人被飞踹后仍能快速起身】近日,在乌镇召开的互联网大会期间,宇树科技的展台前,G1表演起了《大展宏图》,动作十分丝滑。此前官网曾展示宇树G1人形机器人凭借“反重力”模式和智能平衡算法,在被飞踹、推倒后能迅速自主起身,稳定性突出的视频。9月22日,一段名为“宇树G1机器人遭围殴仍能快速起身”的视频引爆社交媒体。画面中,身高1.27米、体重35公斤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在多名成年男子飞踢、横踹甚至用椅子推倒的极端测试下,每次倒地后均能在0.5秒内自主恢复平衡,并在视频结尾以连续后空翻的“绝技”惊艳全场。这场看似“暴力”的测试,实则是中国机器人技术突破性进展的生动注脚,标志着国产机器人已具备全球领先的抗干扰能力与动态平衡技术。在宇树科技官方发布的测试视频中,G1机器人身着银色外壳,在模拟真实冲突的场景中接受极限挑战。测试人员从不同角度发起攻击:一名男子助跑后飞踢机器人腰部,G1被击中后踉跄后退,却在即将倒地瞬间调整关节角度,以单膝触地的姿势稳住身形;另一组测试者用木椅从侧面猛推,机器人被掀翻在地后,其背部传感器立即启动,驱动23个关节电机协同发力,仅用0.3秒便完成从仰卧到站立的“鲤鱼打挺”动作。更令人惊叹的是,G1在连续遭受攻击后仍能无缝衔接预设动作序列。当测试者试图打断其武术表演时,机器人被踢中手臂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借力完成一个360度旋身踢腿,随后接上后空翻动作,整套流程如行云流水。视频末尾,G1在无辅助状态下连续完成三个后空翻,落地时重心偏差不超过2厘米,展现出超越人类运动员的精准控制力。

  宇树科技工程师透露,G1的“抗揍”能力源于三大核心技术突破:仿生关节设计:搭载自研的M8010-6型高扭矩关节电机,单个电机最大输出扭矩达80N·m,配合谐波减速器实现0.01度级角度控制,使机器人关节具备“以柔克刚”的缓冲能力。动态平衡算法:基于强化学习的“反重力模式”算法,通过实时分析IMU惯性测量单元与激光雷达数据,可在10毫秒内计算出最优重心调整方案。即使被外力击倒,系统也能模拟人类摔倒时的本能反应,优先保护头部与核心部件。多模态感知系统:头部配备的4D激光雷达可360度扫描周围环境,结合力控灵巧手上的12个压力传感器,形成“触觉-视觉-空间”三维感知网络。这种设计使G1能像人类一样“感知疼痛”,在遭受攻击时自动启动防御性姿态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G1的硬件成本控制在9.9万元起,较波士顿动力同类产品降低60%。这得益于宇树科技全产业链自研能力——从电机、减速器到控制器均实现国产化,且关键部件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维护成本。

  这场测试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揭示了机器人产业化的新路径。据宇树科技披露,G1已进入量产阶段,首批500台设备将于2025年底交付。其应用场景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范畴:应急救援:在2025年9月举办的全国抗震救灾演习中,G1成功穿越模拟废墟场景,其抗冲击能力可适应真实灾害环境;电力巡检: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的G1已在国家电网试点,能在强风天气下稳定攀爬电线杆;文娱产业:与横店影视城合作的“机器人特技队”项目中,G1已替代部分危险动作演员,完成高空坠落、爆炸场景等特技拍摄。

  “机器人正在从‘替代人力’转向‘拓展人能’。”清华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李明指出,“G1的突破证明,中国机器人不仅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工作,更能适应动态、非确定性的真实世界。”

  这场测试恰逢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白热化阶段。波士顿动力2025年推出的Atlas二代虽具备更高运动性能,但售价高达200万元;特斯拉Optimus因量产延迟,尚未形成市场影响力。反观中国阵营,除宇树科技外,小米CyberOne、追觅R10等企业纷纷入局,形成“低成本+高灵活度”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种趋势: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67%,较202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宇树科技更以“每年迭代一代”的速度刷新行业纪录——从2023年实现全球首次机器人侧空翻,到2025年完成“被击倒后自主起身”,其技术演进轨迹勾勒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曲线。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G1的“暴力测试”恰似一扇窗口,让我们窥见人机共融的未来图景。当机器人不再是被精心呵护的精密仪器,而是能在跌倒后自己爬起的“生存者”,其应用边界将被彻底打破。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看到G1的身影,在核电站抢险现场见证其无畏,甚至在家庭服务中感受其温情——这些场景的共同底色,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对“可靠”二字的极致追求。正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所言:“真正的智能,不在于永不摔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更强大地站起。”这场测试,不仅是一个机器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宣言书——当中国机器人开始用“抗揍”证明实力,世界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内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