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野猪吃到流油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野猪吃到流油】11月8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赛场,参赛选手“建哥”对着镜头咧嘴大笑,手中举着一块刚啃完的野猪骨头,油光顺着嘴角滑落。这场持续31天的极限生存挑战中,17名幸存者正经历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而“齐心兄弟”康宗建、康宗林凭借捕获的20斤野猪肉,成为当日最耀眼的“生存明星”。当日赛事视频显示,“建弟”康宗林蹲在篝火旁大快朵颐,撕咬着烤得焦黑的野猪肉,肉汁顺着指缝滴落。他随手将一块啃剩的骨头丢入火堆,火星噼啪炸响。“前两天还在流口水,现在吃腻了。”哥哥康宗建举着竹筒收集烤干的肥肉油,语气中带着调侃,“这些油够我们撑到决赛了。”这对来自湖南的兄弟组合,因默契配合被观众称为“齐心兄弟”。他们透露,捕获的野猪足有20斤重,是“31天来最丰盛的一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场内唯一的女选手“冷美人”杨朝芹正冒雨在泥泞中挖掘野菜,她全身湿透却依然坚持:“越是绝境,越要冷静。”而医学生选手“林北”张博林则苦笑着展示自己的“减肥三件套”——猕猴桃、山药和野梨:“我现在闻到肉味都反胃。”面对网友“节目组暗中投喂”的质疑,赛事总策划龙武在11月8日晚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投放细节:“我们在山中提前放置了人工驯养的二代野猪,体重均控制在30公斤以内,确保选手安全。”据其透露,本季赛事共投放5头二代野猪及20只珍珠鸡,所有动物均经过检疫并佩戴追踪芯片。“这不是荒野求死,而是生存教育。”龙武强调,节目旨在模拟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技能,“如果完全放任选手饿死,那和野外谋杀有什么区别?”他举例称,首届冠军曾靠捕食山老鼠存活,而本届选手“林北”因追赶野猪反被追击的场面,恰恰证明了真实生存的不可预测性。
截至11月8日,第二届“七星山·骆驼杯”国际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仅剩17名选手,包括16名男性和1名女性。他们从最初的128人中脱颖而出,经历了30天的饥饿、寒冷与孤独:“冷美人”杨朝芹:31天来首次生理期,仍坚持每日徒步10公里寻找水源,体重下降12公斤。“医学生”张博林:靠识别药用植物维持健康,其记录的《荒野植物图鉴》被网友称为“生存宝典”。“独行侠”王振:拒绝组队,靠陷阱捕获3只野兔,但因食物中毒呕吐2天,险些退赛。
赛事规则显示,半决赛剩余10人时将进入决赛阶段,最终生存40天以上且坚持最久者将获得20万元奖金。目前,所有选手日均热量摄入不足800卡路里,远低于人体所需的2000卡路里。
“丢的骨头都比其他选手吃得好!”当“齐心兄弟”啃骨头的画面传遍网络,#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野猪#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首。网友“荒野观察员”评论:“这哪是求生?分明是节目组安排的‘野味体验’。”但更多人表达了对选手的敬佩:“31天吃虫子、淋暴雨,换我早就崩溃了。”
心理学专家李敏分析,此类赛事满足了公众对“极限生存”的想象:“选手们展现的不仅是体能,更是心理韧性。当现代人习惯外卖和暖气时,这种原始生存状态触动了人类最本能的生存渴望。”
尽管赛事方强调安全性,但争议从未停歇。11月7日,选手“山狼”因误食毒蘑菇被紧急送医,引发对医疗保障的质疑。而“节目组是否应干预自然淘汰”的讨论,更将赛事推向伦理风口。
“生存不是游戏,但游戏可以传递生存智慧。”龙武回应称,节目组配备3支医疗队和2架救援直升机,并设置“安全红线”:“当选手出现器官衰竭征兆时,我们会强制终止比赛。”他透露,本季赛事已与多家户外品牌达成合作,未来将推出生存技能培训课程。
当“齐心兄弟”将最后一块野猪肉分给其他选手时,篝火旁响起了掌声。这场生存竞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胜负——它是关于人性、勇气与互助的现代寓言。正如选手“冷美人”在日记中所写:“在这里,每一口食物都是对生命的礼赞,每一步前行都是对恐惧的宣战。”
七星山的夜空下,17盏头灯如星火般闪烁。这些幸存者或许不知道,他们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个人生存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适应力的启示录。当城市文明将我们与自然隔绝,这场荒野求生,恰似一记警钟,提醒着:生存的本能,从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