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完你的扎你的 男幼师成发型主理人
【扎完你的扎你的 男幼师成发型主理人】近日,杭州市东城第三幼儿园有了一位“发型主理人”。该园男幼师叶泽峰擅长扎辫子,女孩子们的长发造型,每一个都不在话下。“长发小公主”们排队等他“扎完你的扎你的”。网友:不光辫子扎得好,情绪价值也拉满了!视频中。老师周围为了一群小朋友等待着扎头发,老师瞬间化身发型主理人:扎完你的扎你的。你可以拒绝我,但你不能拒绝美丽。我已经没有理由让你等了。放心不会好久,美丽即将到来。今天又是美美的一天。三年前,刚从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叶泽峰,面对女孩们的长发犯了难。“第一次给朵朵扎辫子,皮筋绕了三圈就散了,她哭得比摔跤还厉害。”回忆起初入行的窘境,这位身高1.85米的山东小伙挠了挠头,脸上泛起腼腆的红晕。当时,班级里23个女孩,每天早晨的梳头时间成了他的“噩梦”:细软的发丝总从指缝溜走,蝴蝶结永远歪在一边,甚至有家长私下议论“男老师连辫子都不会扎,怎么照顾孩子”。但叶泽峰没有退缩。他买了十几种不同材质的梳子,在宿舍里对着假发模型练习;周末刷遍美发博主的教程,记满三大本笔记;甚至向园里经验丰富的保育员“偷师”,观察她们如何根据脸型设计发型。渐渐地,他的梳妆台上摆满了发饰:星星贴纸、彩虹皮筋、毛绒发夹——这些都是孩子们投票选出的“最爱”。
“现在我能五分钟搞定一个复杂发型。”叶泽峰展示着手机里的“作品集”:双马尾编发配草莓发卡的是生日会造型,高马尾加蓝色丝带的是运动会专属,甚至有家长预约他给孩子设计“毕业典礼发型”。“有次给妞妞扎了‘独角兽角’,她妈妈发朋友圈说‘全小区的小孩都来摸’。”他笑着翻出聊天记录,屏幕上是家长发来的感谢:“以前孩子总说‘不想留长发’,现在每天早起半小时选发饰,说要做幼儿园最漂亮的公主。”
在传统认知里,幼儿园男教师常被贴上“体育老师”“纪律管理者”的标签,但叶泽峰用行动证明:男性同样能给予细腻的关爱。午睡后,他会帮踢被子的孩子盖好毛毯;游戏时,他总蹲在哭泣的孩子身边,用夸张的语气说“我的魔法能把你变开心吗”;而梳头时刻,更成了他与孩子们的“秘密时间”。
“老师,我妈妈最近总加班。”扎着双麻花辫的小雨突然轻声说。叶泽峰手上的动作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粉色蝴蝶结:“那今天我们加个‘快乐发饰’,等妈妈看到,就知道你在幼儿园过得很好啦。”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会和他分享小秘密,会因为他说“这个发型像小精灵”而骄傲一整天,甚至有孩子把“长大后要当叶老师这样的老师”写进日记。
这种情感联结也改变了家长的看法。“起初我担心男老师不够细心,现在发现他比我们更懂孩子。”家长王女士说,有次女儿摔破膝盖哭着不肯涂药,是叶泽峰用“给伤口吹魔法气”的办法哄好了她,“他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勇士,勇敢的人会有特别漂亮的发型’,孩子立刻破涕为笑”。
叶泽峰的走红并非个例。在江西九江,男幼师徐明宇因给男孩设计“超人发型”被家长称为“孩子王”;上海浦东新区的李阳老师,开发的“亲子梳头课”场场爆满。据教育部2025年数据显示,全国男幼师占比已从2015年的2%提升至7%,但依然面临“招生难”“留任难”的困境。
“很多人觉得幼师是‘看孩子的’,但我们需要掌握儿童心理学、急救知识、创意课程设计。”叶泽峰所在的幼儿园园长透露,男教师的加入极大丰富了教育方式:“叶老师会带孩子们爬树观察昆虫,用废旧轮胎做体能游戏,这些是女教师难以替代的。”
社会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在叶泽峰的抖音账号下,3.2万条评论中,“想要这样的老师”“打破性别偏见”成为高频词;更有幼师专业男生留言:“看到叶老师,我觉得自己的选择被证明了。”
叶泽峰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学前教育对“全人教育”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指出:“男教师的力量感、冒险精神与女教师的细腻、耐心形成互补,这种多样性对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而叶泽峰的“发型魔法”,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体现——通过具体的、充满仪式感的互动,建立与孩子的情感纽带。“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翻着孩子们送的贺卡,上面画着他扎辫子的样子,配文“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这些瞬间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爱与被爱中,长成最好的自己。”
夕阳西下,幼儿园的玻璃窗上映出温馨的画面:叶泽峰站在梳妆台前,小女孩们排着队,把小脑袋凑过去。发丝在指尖飞舞,笑声在走廊回荡。这一刻,性别、职业、年龄的界限都被打破,只剩下最纯粹的爱与成长。
正如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所写:“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叶老师用一双手告诉我们:教育最美的样子,不是标准化的流程,而是用心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眼中的光。”当社会还在争论“男幼师该不该存在”时,这些温暖的瞬间,早已给出了最动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