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 每有车辆驶入便举手敬礼、齐声问好,50秒内重复十次!
创始人
2025-11-07 11:04:24
0

官方通报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

  【官方通报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却成为了展示权力的秀场?学校的德育本是想要让学生更够更加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礼貌相处,对教师开车50秒内重复十次的问好的方式却颇有向领导问好的意味,德育方式如何做到更好依旧值得思考。11月6日,一段“杭州笕桥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列队敬礼高喊‘老师早’”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身着绶带的学生在校门口整齐列队,每有车辆驶入便举手敬礼、齐声问好,50秒内重复十次。这场看似温馨的场景,却因“形式主义”“权力崇拜”等质疑迅速发酵,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当日连夜通报,要求涉事学校立即整改。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就此拉开帷幕。

  11月6日清晨,杭州市笕桥小学门口上演特殊一幕:值周班级的学生在校门两侧列队,每当教师车辆驶入,便齐声高喊“老师早”,并举手敬礼。有网友拍摄视频并配文“老师也不开窗回应?”,引发对“学生是否被要求形式化问好”的猜测。截至当日中午,该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千万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前三。

  笕桥小学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频存在“恶意剪辑”,学生实为值周岗的文明礼仪示范员,问好行为系自发主动,教师均在车内招手回应。但因校门口为断头路且未实现人车分流,教师无法停车开窗,导致画面缺失互动细节。校方强调,未制定任何“强制敬礼”规定,已就视频传播问题向警方报案。

  当日20时,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发布通报,承认涉事学校“存在管理问题”,对校长进行严肃批评,要求立即整改并“全方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通报未明确具体问题,但强调将“举一反三排查隐患”。

  校方解释的合理性:据校方透露,值周制度是该校长期推行的德育实践,由各班级轮流承担校门口礼仪督导、红领巾检查等职责。工作人员表示:“值周生需提前到校,协助维持秩序,问好是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但从未强制要求。”对于视频中“十辆车十次敬礼”的重复场景,校方解释因教师需提前到教室准备,车辆集中入校导致。

  家长与学生的声音:多名家长向记者证实,孩子曾参与值周岗,主要职责是提醒同学佩戴红领巾、排队进校,问好行为“确实很积极”。一名五年级值周生说:“我们想让老师感受到温暖,但没想过会被拍成这样。”然而,也有家长担忧:“孩子每天站半小时,冬天冷夏天热,是否影响学习?”

  舆论的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问好是传统礼仪的体现,能培养孩子尊重师长的品质;反对者则质疑,机械重复的敬礼已异化为“表演”,甚至隐含“权力崇拜”的隐喻。教育学者李明指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真诚,若流于形式,反而可能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管理漏洞的暴露:事件折射出校园交通规划的缺陷。笕桥小学因场地限制无法实现人车分流,教师车辆与步行学生共用校门,存在安全隐患。校方虽称“教师到校早于学生”,但视频中校外连廊仍有学生排队,暴露出时间管理的矛盾。

  教育理念的偏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此类争议源于“重仪式轻内涵”的教育倾向。“部分学校将礼仪简化为动作规范,忽视情感培养。真正的尊重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平等互动,而非校门口的‘表演’。”

  政策与现实的碰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将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具体实践中,如何平衡规范与个性、传统与创新,仍是难题。笕桥小学的案例显示,缺乏科学设计的德育活动可能适得其反。

  教育局的整改措施:上城区教育局要求涉事学校:取消校门口车辆集中入校制度,改由教师步行或分散停车;优化值周岗职责,减少重复性问好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接受“特殊礼遇”。

  同时,教育局宣布启动全区校园管理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形式主义倾向”。

  校方的反思与行动:笕桥小学连夜召开教师会议,决定:将值周岗问好改为“微笑点头”,避免肢体动作标准化;在校门口增设教师停车区,实现人车分流;开设“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理解尊重的内涵。校长表示:“我们本意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却因执行偏差引发争议,必须深刻反思。”

  这场风波,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非“表演者”。当学生被要求在校门口重复敬礼时,他们学到的究竟是尊重,还是服从?当教师因车辆入校享受“礼遇”,是否无意中传递了特权思维?

  正如网友的评论:“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平等中学会尊重,在真诚中感受温暖。”笕桥小学的“敬礼门”,或许能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学校从追求“表面规范”转向构建“内在尊重”,让每一声问好都发自肺腑,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温度。

  当夕阳再次洒向笕桥小学的校门,那些曾举着右手的孩子,或许正用更自然的方式向老师问好。而这场争议留下的启示,将长久回荡在教育者的心中:真正的礼仪,从不是被要求的动作,而是刻在心底的修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