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玛特直播事故
【泡泡玛特直播事故】11月6日晚,泡泡玛特抖音直播间上演了一场意外“翻车”。当工作人员手持售价79元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时,一名员工脱口而出:“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另一人随即回应:“没事会有人买单的。”这段对话被实时播出后,迅速点燃社交媒体,话题“泡泡玛特直播事故”于11月7日登顶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5亿次。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潮玩行业的定价逻辑,更将消费者对“情绪溢价”的质疑推向台前。11月6日晚8时许,泡泡玛特抖音直播间正在推介新上市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该系列含6个常规款与1个隐藏款,单个售价79元,整盒售价474元。直播中,工作人员展示产品时,一名员工突然抱怨:“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另一人迅速打断:“没事会有人买单的。”这段对话被完整收录并传播,引发网友集体不适。“这不就是官方吐槽定价虚高,还暗讽消费者是韭菜吗?”网友“泡泡退坑者”的评论获得超10万点赞。大量消费者指出,该盲盒材质主要为锌合金挂件、树脂公仔与聚酯纤维挂绳,成本与售价严重失衡。更有知情者透露,类似仿品成本仅4元,正品却频繁出现掉漆等质量问题。11月7日上午,泡泡玛特官方客服向媒体确认,已对涉事员工启动内部调查,但暂未收到商品调价通知。这一回应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引发更深层的质疑。“如果产品物有所值,何必忌讳讨论价格?”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专家指出,“企业回避定价依据,反而暴露了潮玩行业‘情绪溢价’的脆弱性。”数据显示,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5%-250%,其中海外收入暴增365%-370%,但国内市场因供应链问题屡遭投诉。黑猫平台数据显示,其累计投诉量超8000件,涉及“抽奖后无法付款”“隐藏款瑕疵拒换”等问题。
涉事盲盒的材质清单显示,其核心部件为3.6厘米高的树脂公仔与19厘米长的聚酯纤维挂绳。据东莞某代工厂负责人透露,此类产品的模具开发成本约2万元,单个生产成本不足8元(含材料、人工与包装)。即便计入IP授权费用,79元的定价仍存在巨大利润空间。
“潮玩的价值在于IP情感联结,但企业不能将消费者对角色的喜爱等同于对价格的容忍。”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永贵分析。DIMOO作为泡泡玛特第五大IP,上半年贡献收入11.05亿元,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商业化路径的矛盾——过度依赖价格杠杆,可能透支IP长期价值。
这场争议折射出Z世代消费观念的转变。25岁的资深玩家陈琳表示:“我愿意为设计付费,但拒绝为信息差买单。”她举例称,某款Labubu隐藏款在二级市场被炒至3000元,而官方始终未公开产量数据,“这种神秘感正在变成割韭菜的工具”。
得物App数据显示,DIMOO新生日记系列开售后虽秒售罄,但退货率较往常上升15%。“很多人冲动下单后才发现,79元买的是个掉漆的锌合金挂件。”二手交易平台卖家“潮玩小王”透露,近期大量全新盲盒以50元价格抛售,“市场正在用脚投票”。
泡泡玛特并非首次陷入争议。2025年3月,其Labubu系列因安全风险在英国下架;6月,超千名消费者投诉延迟发货,部分订单等待时间长达13天。此次直播事故,再次将供应链短板与定价策略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当企业把消费者当‘赌徒’,最终会失去所有筹码。”品牌战略专家张锐指出,潮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运营与用户体验,而非价格游戏。数据显示,泡泡玛特用户复购率虽达65%,但30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从2024年的78%降至2025年的62%,“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流失值得警惕”。
市场监管总局正在起草《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拟对单价超50元的盲盒实施成本备案制度。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我们要求企业证明高价合理性,防止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
与此同时,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潮玩消费调查报告》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潮玩定价应与材质、工艺成正比”,76%的人反对“隐藏款饥饿营销”。这些数据为行业敲响警钟——当情绪价值成为唯一卖点,潮玩可能沦为一次性消费品。
泡泡玛特直播事故,本质是一场关于“价值定义权”的争夺。企业手握IP与渠道,试图通过价格锚定情感价值;消费者则用退货、投诉与社交媒体发声,争夺对商品的真实评价权。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企业失去口碑,消费者失去信任,行业失去未来。正如网友的评论:“我们可以为DIMOO的微笑付费,但不愿为企业的贪婪买单。”当潮水退去,唯有那些真正尊重消费者、敬畏市场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成为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