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
【俄罗斯接连亮出“大杀器”】11 月 4 日,克里姆林宫内举行授勋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为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和 “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研发人员授予荣誉。普京强调,这些武器装备 “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 21 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彰显了俄方对新型战略武器的高度重视。而就在俄方密集公布新型核动力武器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10 月 30 日宣布,因其他国家的试验计划,已指示美国战争部对等启动核武器试验。11 月 5 日,美军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 “民兵 3” 洲际弹道导弹,双方动作引发全球对战略安全局势的关注。
10 月下旬,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动作密集,短短数日接连官宣两款核心武器试射成功。10 月 26 日,“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10 月 29 日,“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试射完成;11 月 1 日,专门搭载 “波塞冬” 的 “哈巴罗夫斯克” 号核潜艇正式出坞。这艘由 “红宝石” 设计局打造、历经 12 年建造的核潜艇,具备搭载 6 枚 “波塞冬” 的能力,被称为 “末日武器载具”。
“波塞冬” 的威慑力堪称毁灭性。它能下潜至 1000 米深海,远超北约 “北欧守望者” 监测网 600 米的最大探测深度,可实现隐蔽突防。凭借核动力装置,“波塞冬” 拥有无限续航能力,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出发,四天即可抵达美国西海岸。其配备的 200 万吨 TNT 当量热核战斗部,专门针对沿海城市、海军基地等关键目标,若在纽约外海引爆,掀起的数百米高海啸将席卷东海岸,放射性污染会导致该区域百年无法居住,800 万人将流离失所。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则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它搭载的核反应堆功率强大且体积缩小 1000 倍,具备射程无限、超低空突防、可绕地球飞行的特点,预计 2027 年开始部署。该导弹无需常规燃料补给,飞行中可灵活改变航线规避防空网,若按普京提出的速度提升三倍的设想,将成为速度超 5 马赫的超高声速武器。军事专家安德烈・克林采维奇指出,导弹低空高速飞行时会形成等离子体云,使拦截和弹道预测几乎不可能,成为无可匹敌的战略利器。
面对俄罗斯的武器展示,美国迅速作出一系列回应。10 月 30 日特朗普宣布启动核武器试验后,引发外界对核军备竞赛的担忧。11 月 2 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出面澄清,称此次核试验不包括核爆炸,“不会出现蘑菇云”,试图缓解舆论焦虑。11 月 5 日的 “民兵 3” 试射是美方的关键回应动作。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表示,试射旨在评估 “民兵 3” 系统的可靠性和作战准备水平,彰显其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作为美国现役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 3” 是其 “三位一体” 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试射被普遍视为对俄罗斯新型武器展示的对等回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11 月 5 日明确表示,俄方发展武器装备的核心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可预测性,防范 “过热的头脑” 做出轻率举动。同日,普京召开联邦安全会议,针对美国意图恢复核试验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强硬表态:若美国或其他《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缔约国进行核试验,俄方必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俄方的一系列动作并非偶然,背后是持续收紧的安全环境。近年来,北约不断东扩,在波罗的海启动 “加强警戒活动”,11 国军舰密集巡逻;波兰、罗马尼亚的反导基地加速建设,布鲁塞尔 “核计划小组” 重启,对俄包围圈逐步形成。2025 年 9 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讨论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可覆盖莫斯科,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紧张。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展示新型武器是向西方划出红线,警示任何通过代理人战争削弱俄罗斯的行为,都可能触发核力量的被动激活。
当 “海燕”“波塞冬” 从试验场走向实战部署,当美国以 “民兵 3” 试射和核试验讨论回应,世界正站在新一轮战略竞争的门槛上。俄方强调不参加军备竞赛,其 “三位一体” 核力量已完成更新,但在俄乌冲突持续、美俄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些号称 “确保战略平衡” 的武器,究竟会带来持久和平还是更危险的对抗,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