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6日电 近日,香港有小学发出特别通告,表示为内地背景或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学生提供更友善的评核环境,该校在校内测验及考试中,接受学生使用符合规范的简体字作答,引发关注。对此,该校回应表示,“接受学生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为校本决定,主要出于对学生福祉的考量,并无意图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香港教育局亦说,已提醒校方须持续检视和优化校本评估政策,如有改动须作全面咨询及向持份者作充分解说,协助家长明白有关安排。局方会继续与校方保持紧密联系,提供适切意见及支援。
近年来,随著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才携子女来港生活及就学。香港劳工及福利局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37%受访高才的受养子女已在港就学,另有45%计划在港就学。这近八成高才子女的就学阶段以中小学为主。
近日,多个社交平台热传香港沙田官立小学的一条特别通告。该通告于3日发出,主题为“有关二至六年级测验及考试中简体字使用事宜”。

图源:学校网页
通告表示,为照顾学生背景日趋多元的学习需要,并参照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对公开考试的相关指引,本校在校内测验及考试中,接受学生使用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正规简体字作答。
通告强调,此安排旨在为内地背景或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学生提供更友善的评核环境,同时让本地学生有机会认识两种中文书写体系,提升其阅读与沟通能力。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繁体字仍是香港教育体系的主流书写标准,学生必须掌握繁体字以应对日常学习、沟通及未来升学与就业需要,本校中文课程亦以繁体字为主要教学内容。”通告提到,参照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原则,评分重点在于内容、结构、语言运用及逻辑,而非字形。学生如使用简体字作答,不会因字体而扣分或影响成绩,惟必须确保字迹清晰,避免因书写潦草导致误解。
通告亦指出,若学生已掌握繁体字,无须刻意转用简体字作答。
通告最后提到,深信在理解与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语文运用,并为未来学习与发展尊定坚实基础。
通告引发关注后,沙田官立小学5日重申,“接受学生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为校本决定,主要出于对学生福祉的考量,并无意图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
香港教育局回复查询时表示,政府的教学语言政策未有改变,因应不同学习阶段及需要,学生应具备正确认读书写汉字的能力。
局方表示,无论学生的背景,同样需要学习繁体字,以便沟通传意,融入香港社会。如同学尚未学习繁体字,学校定必给予适切支援,照顾他们在过渡时期的需要。至于学校考试、测验及练习,是否容许学生用简化字作答,则要视乎校本的教学实况而定,例如考虑学习重点、评估重点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教育局表示,已提醒校方须持续检视和优化校本评估政策,如有改动须作全面咨询及向持份者作充分解说,协助家长明白有关安排。局方会继续与校方保持紧密联系,提供适切意见及支援。
根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现行政策,考生应考时可于中文答卷使用合规的简体字,亦可于同一答卷同时采用繁体字和简体字。
据了解,香港有小学会为新来港学生设两个月过渡期,期间可使用简体字应付测考,过渡期后则需用回繁体字。弘立书院等私立学校则容许学生在评估及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但教学仍以繁体字为主。此外,多间国际学校或有开设国际课程的私校,会为学生提供简体字教学,包括英基协会属下21间国际学校,反映香港教育界在语文教学上的多元发展。
关于繁简字问题,香港教育局曾于2016年的官方网志中提到,在2002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已清楚列出“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以及加强与内地、海外各地的沟通,学生应掌握认读简化字的能力”。指学生如能认读简化字,有助拓宽阅读视野。除内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社会,亦常见简化字的应用。
教育局建议,学生学习汉字,要先充分掌握繁体字。待学生具备繁体字的基础后,在中学阶段,按学习需要和在适当情况下,酌量认读简化字。
教育局重申,并没有计划在中、小学阶段规范学生在常规课堂内学习简化字,更无所谓以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一体化”或令繁体字消失的含意或意图,希望社会人士明白,不要误解,也不要妄作无谓的猜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