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广州离婚预约已约满?官方回应
【本周广州离婚预约已约满?官方回应】近日,“本周广州离婚预约已约满”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婚姻登记资源分配的广泛讨论。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广东民政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显示,本周广州市内多个婚姻登记处的离婚预约号源确已全部约满,但下周仍有少量余号。广州市民政局回应称,广州实行“动态放号”机制,每日8:30根据实际预约情况补充号源,同时呼吁市民理性预约、及时取消,避免资源浪费。11月4日下午,记者登录广东民政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发现本周内(11月5日至11月11日)广州市越秀、天河、海珠等主城区的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号均显示“已约满”,仅番禺、南沙等外围区域的部分时段仍有少量余号。系统提示,市民可预约15天内的号源,每日8:30准时放号,但需提前1天取消未使用的预约,否则将面临“30天内2次爽约后15天禁约”的限制。“我们早上8点半准时蹲守,结果系统一刷新就显示‘无号’。”家住天河区的市民陈女士无奈表示,她与丈夫因财产分割问题协商数月未果,本想尽快办理离婚,却因预约困难被迫推迟计划。类似情况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离婚比结婚还难”,甚至有黄牛趁机提供“代抢服务”,收费高达数百元。针对预约难问题,广州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广州自2018年起实行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户籍居民可跨区预约办理,但离婚登记需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离婚登记申请预约”,提交材料并进入30天冷静期;第二步是冷静期满后的“离婚登记预约”,双方需共同到场确认。系统显示的“约满”主要针对第二步预约,而第一步申请预约的号源相对充足。“我们每天会根据实际预约量和各登记处的承载能力动态调整号源。”该负责人强调,例如,若某登记处当日预约量未达上限,系统会在次日8:30补充号源;若某区预约爆满,市民可选择跨区办理。此外,广州还提供电话预约(12349)和现场轮候服务,确保紧急需求得到满足。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共办理离婚登记3.2万对,其中通过预约系统完成的占比超90%。然而,部分市民预约后未按时办理且未取消,导致号源被占用。据统计,每月约有15%的预约号因爽约失效。“我们呼吁市民理性预约,若计划变更请提前取消,避免资源浪费。”该负责人说。
预约难背后,是《民法典》实施的离婚冷静期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广州全面推行离婚冷静期,要求夫妻在提交离婚申请后30日内任何一方可撤回申请,冷静期满后30日内未共同到场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这一制度旨在减少冲动离婚,但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争议。
“冷静期让很多夫妻有了重新沟通的机会。”天河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透露,2025年以来,该处共受理离婚申请1.2万例,其中约15%的夫妻在冷静期内撤回申请,部分家庭通过婚姻辅导服务化解矛盾。例如,一对因育儿分歧申请离婚的夫妻,在参加区妇联组织的亲子沟通工作坊后,决定继续共同抚养孩子。
然而,也有市民认为冷静期延长了离婚周期,增加了时间成本。“我们协议已签好,财产也分割完毕,却要再等一个月。”市民李先生表示,他与妻子因长期异地分居决定离婚,但因冷静期和预约难,整个流程耗时近两个月。法律专家指出,冷静期适用于协议离婚,若夫妻矛盾激烈,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经过该程序。
面对预约系统承载压力,广州正探索技术升级与服务优化双轨并行。一方面,民政部门计划引入“智能分流”系统,根据各登记处实时人流量、历史预约数据等动态调整号源分配,避免“冷热不均”;另一方面,扩大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覆盖面,通过线上咨询、社区讲座等形式,帮助夫妻提前化解矛盾,减少非必要离婚申请。
“婚姻是人生大事,离婚更是家庭关系的重大转折。”广州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认为,预约难现象折射出社会对婚姻态度的变化——从“冲动结婚”到“谨慎离婚”,公众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他建议,民政部门在优化预约系统的同时,可加强婚姻教育,引导夫妻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从源头减少离婚需求。
广州离婚预约难,本质是公共服务资源供需匹配的挑战。动态放号、全城通办等措施体现了管理部门的灵活应对,而冷静期制度则彰显了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审慎态度。当技术手段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当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婚姻登记才能真正成为守护家庭幸福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如一位婚姻登记员在采访中所言:“我们希望每一对走进登记处的夫妻,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能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在这场关于“爱与告别”的讨论中,或许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婚姻始于理解,终于尊严,而非困于一纸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