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预计气温骤降10~16℃,市民纷纷“里三层外三层”!!
创始人
2025-11-04 16:05:56
0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11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强冷空气来袭北方迎来强降雪,局地有大暴雪特大暴雪。预计5日至9日,又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10月5日至7日,一场冷空气将率先“突袭”新疆、青藏高原西部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掀起一轮显著的降温浪潮。预计这些区域普遍降温幅度将达到6~8℃,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降温尤为猛烈,降幅可达10~16℃。随着气温骤降,凛冽的寒风裹挟着4~6级的强劲势头席卷而来。在山口等特殊地形处,风力更是进一步增强至8~9级,阵风如脱缰野马般飙升至10~11级,直教人真切领略到大自然那令人敬畏的凛冽威力。新疆北部,一场雪的盛宴悄然拉开帷幕。这里将飘落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而高海拔地区则会被更为猛烈的大到暴雪甚至局地大暴雪所“吞噬”。新增的积雪深度预计可达8~12厘米,部分区域积雪更是厚积如山,可能达到15~22厘米。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雕琢成了一座冬日仙境。2025年10月下旬,北方多地毫无预兆地突遭罕见寒潮的猛烈侵袭。部分地区单日降温幅度惊人,竟一举突破20℃,刷新了历史极值,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西安小寨商圈的电子大屏上,一条标语引发关注,“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条标语迅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市民也纷纷发挥创意,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迎接这场“提前到来的冬天”。他们或调侃,或自嘲,展现出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幽默风趣的应对态度。

  10月23日,暮色四合,西安小寨商圈的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那面巨型LED屏的画面突然切换,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猩红如血的底色上,白色大字如惊雷般滚动闪现:“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简短而有力的标语,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热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从地铁车厢里乘客们的窃窃私语,到早餐摊点前食客们的热烈交谈,几乎每一个西安人都在为这行突如其来的标语而津津乐道,它成了这座城市当天最热门的话题。

  气象数据记录特殊时期天气变迁,10月15日至24日,西安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4.2℃,为近十年同期最低;23日单日降温20℃,创1981年以来10月单日降温极值。对比同期沈阳数据,西安“速冻”模式威力超东北,展现气候差异。面对骤降气温,西安市民反应真实有趣:82岁张奶奶凌晨翻出厚棉裤;学生李萌裹毛毯发朋友圈吐槽;年轻人发明“洋葱式穿衣法”,配幽默文案。

  而降温对于每天都要在寒冷中奔波的上班族来说,这股强冷空气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张先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去公司上班。平时,他总是穿着轻便的西装,提着公文包,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但这次降温,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通勤装备。降温前一天晚上,张先生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厚棉衣和围巾、手套。第二天早上,当他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和围巾走出家门时,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粽子”。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他不得不把脸埋进围巾里,只露出两只眼睛。到了地铁站,里面虽然比外面暖和一些,但依然能感觉到丝丝寒意。张先生在拥挤的人群中等待着地铁的到来,心里默默祈祷着地铁能快点来,好让自己少在寒风中待一会儿。终于,地铁来了,他随着人群挤上了车。在车厢里,他看到很多人都和他一样,裹得严严实实,脸上带着被寒冷侵袭后的疲惫和无奈。

  抵达公司后,张先生留意到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也都裹上了厚实的衣物。大家纷纷搓着双手,口中不住地抱怨这突如其来的寒潮。有同事打趣道:“这天气变化也太快了,仿佛刚还在夏天,转眼就入冬了,连个缓冲的时间都不给。”张先生在自己的工位上落座,打开电脑,随即投入到了一天的工作中。尽管周身被寒意笼罩,但他心里明白,生活不会因寒冷而停滞,工作也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

  商场电子屏上滚动的标语,看似是轻松的调侃,实则暗含着对现实的警示。西安,这座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冬季采暖期长达四个月之久,然而其建筑保温标准却长期沿用“温和气候区”的设计规范。此次突如其来的降温,无情地揭露了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老旧小区里暖气迟迟未通,居民们只能依靠空调、电热毯来勉强抵御寒冷;新建小区虽能满足基本的供暖需求,但能耗却居高不下,与国家倡导的“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西安的“速冻”模式并非个例。10月18日,石家庄便早早入冬,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早入冬纪录;10月20日,北京最低气温骤降至-0.5℃,在南二环的杂货店门口,电动车“挡风被”成了抢手货,骑手、警察、上班族纷纷紧急加装,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寒冷;丰台区的一家壁挂炉维修店店主透露,国庆假期后的第三天,维修业务便开始繁忙起来,比去年提前了半个多月。

  在甘肃渭源,10月16日晚开始下雪,17日早晨地里的积雪达三寸厚。农民郭琳琳的玉米只收回一半,百合几乎全冻在地里。渭源县部分城区于10月21日启动集中供暖,提前10天,但农村地区仍面临秋收困境。

  北京的情况同样严峻。10月18日前后,强冷空气冲破南方暖气流封锁线,故宫周边进入最佳赏秋时节,但松榆西里社区的大柳树枝却被砍掉——它们挡住了阳光,屋里更冷。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大白菜、圆白菜、芹菜等蔬菜价格翻倍,商户称“河北、山东许多秋季蔬菜还处于生长期内,由于低温寡照,冷棚蔬菜几乎停止了生长,产量大幅下降”。

  气温骤降不仅影响人类,也对动植物造成冲击。北京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胡波称,中秋节后接到的刺猬求助电话比往年同期增加40%,不少刺猬被发现时已冻伤、失温或冻死。他解释,北京室外的最低温度已低于刺猬的“安全线”,但一些刺猬可能尚在储备过冬脂肪,或还没找到合适的洞穴。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寒潮源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途经河西走廊时加速,使西安成为“冷空气过境第一站”。而东北地区因纬度更高,冷空气抵达时已“力竭”,降温幅度反而较小。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西安作为内陆城市,既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直接影响,又面临“暖湿化”趋势——冬季降水增多,但“湿冷”比“干冷”更易造成体感温度骤降。商场电子屏的标语,从调侃演变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记忆。西安人用幽默化解寒意,用智慧适应变化,更用行动呼吁:城市规划需未雨绸缪,从“被动抗寒”转向“主动适寒”。毕竟,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在气候变化的寒潮中,唯有韧性,才能让城市温暖如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