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纳团队90%是宝妈 月入过万还自由
【收纳团队90%是宝妈 月入过万还自由】11月3日,河南郑州一收纳团队90%员工都是宝妈,员工:忙的时候月入过万,同时时间还比较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负责人表示:“必须对员工好!她们才会陪你一起进步!”。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2万名专业收纳师,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中,90%的成员是已婚已育的女性。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职业优势,不仅实现了月入过万的收入目标,更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郑州的“悦纳空间”团队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这个由68名成员组成的团队中,竟有61名是宝妈,占比高达90%。团队负责人王芳透露:“我们将70%-80%的利润直接分配给一线员工,这种高分成机制确保了宝妈们月均收入稳定在1.2万至1.8万元之间。”更令人称奇的是,团队实行弹性工作制,成员们可以自主安排接单时间,甚至有员工能够享受“睡到自然醒再工作”的惬意生活。
这种职业选择并非偶然。据《2025年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揭示,85%的宝妈从业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32%的人具备市场营销、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背景。在育儿过程中积累的空间管理经验,使她们在转型为收纳师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李薇的故事便是一个典型例证: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曾因家庭琐事而陷入职业空窗期,但通过系统学习收纳课程,她不仅成功重返职场,更成为了团队的首席培训师,月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
中国收纳柜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无疑印证了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已达到268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55%。这种增长背后有两大核心驱动力:在一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家庭占比高达47%,而家庭物品数量却以每年15%的速度持续增长。这种“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可能”的需求,催生了专业收纳服务的刚性市场。新生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品整理,而是追求“空间美学”与“生活仪式感”的完美结合。以上海某高端收纳团队推出的“四季衣橱”服务为例,单次收费高达8800元,却仍需提前两周预约。这种市场变化在宝妈群体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广州菲式管家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的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宝妈应聘者的占比从2023年的38%大幅跃升至67%,她们在儿童房整理、跨代际空间规划等细分领域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正如从业者张玲所言:“我们更懂得如何让儿童玩具区与老人休息区和谐共存,这种能力是职场新人难以企及的。”
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2万名专业收纳师,其中90%为已婚已育女性。她们正通过一种全新的职业模式,在月入过万的同时,实现着工作与家庭的艰难平衡。
“生娃前,我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孩子出生后,一切都变了。”李梅回忆道,“传统职场朝九晚五,根本无法接孩子放学。孩子生病请假,领导脸色就难看。我感觉自己成了团队的累赘。”这不是个别现象。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8%的宝妈认为生育对职业发展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近七成宝妈在回归职场后遭遇晋升瓶颈。一边是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无数宝妈被困在职场与家庭的夹缝中。
“我们的团队90%都是宝妈,这不是偶然。”郑州这家收纳团队的负责人表示,“收纳工作的时间弹性、按单计酬的特性,正好契合了宝妈们的需求。”不同于传统行业的固定坐班,收纳师工作灵活自主。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自由选择接单量,忙时月入过万,淡月则可以多陪伴家人。“必须对员工好!她们才会陪你一起进步!”这位负责人道出了团队壮大的秘诀。
数据显示,国内收纳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186.2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随着中产家庭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专业收纳服务正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为从业者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做收纳不只是把衣服叠好那么简单。”团队成员王静说,“每次帮客户打造出井井有条的空间,我都感到无比满足。这份工作让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保有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更令人惊喜的是,女性在家庭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恰恰成为了她们作为收纳师的优势。“谁比宝妈更懂得分类整理、空间规划?我们每天都在家里做这些事。”王静笑着说。
如今,她已从一名普通收纳师成长为团队培训主管,收入也比之前在商场做销售时翻了一番。“我终于不必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单选了。”
收纳师只是众多新兴职业中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灵活、专业的职业正在涌现,为像宝妈这样的特定群体创造了就业机会。“看到团队成员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孩子成长,我觉得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团队负责人表示,“企业不是只有榨取,更可以成就。我们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客户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傍晚,李梅接完孩子回家,手机响起新订单的提示音。她看了看,微笑着选择了“明日接单”——今晚,她要陪孩子读绘本。在折叠衣物的过程中,这些宝妈们也折叠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不必在职场与家庭间痛苦抉择,她们完全可以两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