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寒潮突袭北方,城市应对与民生百态!
创始人
2025-11-04 10:03:46
0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

  【北方迎强降雪 局地大暴雪特大暴雪】11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强冷空气来袭北方迎来强降雪,局地有大暴雪特大暴雪。据消息,昨日(11月3日)至今晨,海南岛、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4日夜间至9日,将有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其中4日夜间至7日主要影响新疆、内蒙古西部及青藏高原,8至9日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影响长江以北大部地区。上述地区有4至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至10℃,新疆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局地降温10℃以上,新疆山口地区风力8至9级、阵风10至11级;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北部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部高海拔地区有暴雪到大暴雪,新增积雪深度8至15厘米,局地可超过20厘米。另外,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于昨天(3日)晚上由台风级加强为强台风级,并于今天(4日)凌晨0时前后在菲律宾莱特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42米/秒)。登陆后“海鸥”减弱为台风级,今天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地区,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南方向大约51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至3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00至14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40至50公里。预计,“海鸥”将以每小时20至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将有所减弱,穿过菲律宾中部后,将于5日早晨移入南海东南部海面,强度将再度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42至48米/秒,14至15级),6日夜间趋向越南中部沿海。其中,4日08时至5日08时,南海东南部偏东海域将有6至8级大风、阵风9至10级;另外受南下冷空气影响,东海大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北部湾、琼州海峡也将有6至8级大风、阵风9至10级。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寒潮源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途经河西走廊时加速,使新疆成为“冷空气过境第一站”,而东北地区因纬度更高,冷空气抵达时已“力竭”,降温幅度反而较小。极端天气下,北方城市的应对措施成为焦点。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10月下旬已遭遇罕见寒潮,单日降温超20℃,创1981年以来10月极值。10月23日,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外巨型LED屏突然亮出标语:“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这一幽默调侃迅速引爆社交媒体。

  背后却折射出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老旧小区暖气未至,市民只能靠空调、电热毯硬扛;新建小区虽达标,但能耗高企,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面对新一轮寒潮,西安市政部门提前启动应急预案:11月3日起,全市2.3万名环卫工人全员待命,配备融雪剂撒布机120台、推雪板5000余套;热力公司提前10天供暖,覆盖98%的居民小区;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去“暖心包”,包含电热毯、保温杯和急救药品。曲江新区82岁的张奶奶感慨:“上次冻得直哆嗦,这次政府想得周到,心里踏实多了。”

  极端天气下,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在甘肃渭源,农民郭琳琳的玉米只收回一半,百合几乎全冻在地里。她蹲在田埂上,用手扒开积雪,露出冻得发黑的百合:“种了十年地,第一次遇到这么早的雪。”当地政府紧急启动农业保险理赔,为受灾农户提供每亩500元的补贴。

  城市里,年轻人发明了“洋葱式穿衣法”——内穿短袖,外裹羽绒服,热了脱、冷了穿。大学生在朋友圈晒出照片:窗外北风呼啸,她裹着毛毯坐在书桌前,配文“西安的天气,比翻书还快”。上班族则翻出了压箱底的厚棉衣,每天提早半小时出门:“地铁里虽然暖和,但等车的时候冻得脸生疼,得把脸埋进围巾里。”

  动物们也在努力适应。北京野生动物救助志愿者称,中秋节后接到的刺猬求助电话比往年同期增加40%,不少刺猬被发现时已冻伤、失温或冻死。“北京室外的最低温度已低于刺猬的‘安全线’,但一些刺猬可能尚在储备过冬脂肪,或还没找到合适的洞穴。”胡波解释道。

  气象专家指出,此次寒潮虽看似反常,实则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西安作为内陆城市,既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直接影响,又面临“暖湿化”趋势——冬季降水增多,但“湿冷”比“干冷”更易造成体感温度骤降。数据显示,2025年10月,西安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4.2℃,为近十年同期最低纪录;而同期全球平均气温却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2℃,形成鲜明对比。

  商场电子屏的标语,从调侃演变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记忆。西安人用幽默化解寒意,用智慧适应变化,更用行动呼吁:城市规划需未雨绸缪,从“被动抗寒”转向“主动适寒”。无论是提前供暖的暖流,还是志愿者送去的“暖心包”,亦或是农民手中的农业保险补贴,都诠释着“韧性城市”的内涵——在极端天气面前,城市不仅能抵御冲击,更能通过科技、政策和人文关怀,将危机转化为提升适应能力的契机。当北方城市在寒潮中展现出韧性时,我们看到了集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毕竟,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在气候变化的寒潮中,唯有韧性,才能让城市温暖如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