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恢复赴加拿大团队游
【中国恢复赴加拿大团队游】2025年11月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传来重磅消息——中国决定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旅游业务。这一决定不仅为中加两国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更成为促进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谊的重要里程碑。当日下午的外交部蓝厅内,发言人毛宁面对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综合考虑中国游客出境需求、当地旅游环境等各方面情况,中方决定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游业务。”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多家权威机构同步发布相关报道,印证了消息的真实性与政策导向的严肃性。
据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发布的《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中国在恢复出境团队游时始终秉持“稳妥有序、风险可控”原则。此次恢复加拿大团队游,既是对国内游客出境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基于对加拿大旅游市场安全环境、接待能力的综合评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试点恢复第三批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时,已通过严格筛选机制确保目的地国家具备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应急保障体系,此次政策延续了这一审慎态度。
“相信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同加拿大的人员往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毛宁的发言直指政策核心目标。在中加关系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旅游作为民间交流的“软性外交”渠道,其价值愈发凸显。
历史经验表明,旅游合作往往是双边关系回暖的“先行指标”。2023年中国恢复第三批出境团队游时,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曾因中国游客回归实现旅游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带动当地中文服务、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此次加拿大团队游的恢复,或将为两国在文化、教育、商贸等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多契机。
在宣布政策的同时,中方也向加方提出明确期待:“我们愿同加方共同努力,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也希望加方相向而行,为中国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这一表述既展现了中国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诚意,也隐含对目的地国责任的要求。
加拿大旅游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是加拿大第三大入境客源国,年访客量超过70万人次。尽管受疫情影响,两国旅游合作一度停滞,但加拿大旅游从业者始终保持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多伦多旅游协会主席詹姆斯·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的回归对加拿大经济复苏至关重要,我们将与中方密切协作,优化签证流程、提升中文服务、加强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恢复团队游时始终强调“安全第一”。2023年试点恢复出境游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曾要求旅行社严格落实“一团一报”制度,并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时监控团队动态。此次针对加拿大团队游,预计将延续类似监管措施,确保游客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消息公布后,国内旅游企业迅速行动。携程、同程等平台数据显示,11月3日下午“加拿大旅游”关键词搜索量激增320%,多伦多、温哥华、班夫国家公园等目的地成为热门选项。某大型旅行社负责人透露:“我们已启动加拿大线路产品开发,计划推出‘枫叶季摄影之旅’‘极光观测专线’等特色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与此同时,加拿大航空、西捷航空等航司也表示将增加中加航线运力。据预测,随着团队游恢复,中加直飞航班数量有望在2026年春季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70%。加拿大酒店业者则推出“欢迎中国游客”计划,包括提供中文服务、支持银联支付、开发中式早餐等针对性措施。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对这一政策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也有部分网友表达了对安全问题的关切。对此,中国领事服务网已发布《赴加拿大旅游安全指南》,提醒游客注意气候差异、野生动物防护、紧急联络方式等事项。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亦表示将加强领事保护,为游客提供24小时应急服务。
站在中加建交5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此次团队游的恢复无疑具有特殊意义。正如毛宁所言:“人员往来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从2018年“中加旅游年”吸引超150万人次互访,到如今团队游重启,中加旅游合作始终在波动中前行,却从未中断。
展望未来,双方需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其一,加强旅游安全合作,建立突发事件联合应对机制;其二,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低碳环保、文化体验等新型线路;其三,深化青年交流,通过“中加旅游青年领袖计划”等项目培养民间友好使者。
当第一支中国旅游团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他们带去的不仅是消费力,更是理解与善意。正如班夫国家公园管理员艾米丽在视频中所说:“我们准备好了热可可和极光,等待中国朋友来分享这个星球的美丽。”在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双向奔赴中,旅游正成为连接人心、超越分歧的温暖力量。
此刻,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用脚步丈量世界,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增进理解的契机。中加旅游合作的春天,或许正从这片枫叶之国悄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