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一女子为保护孩子击毙实验猴
【美国一女子为保护孩子击毙实验猴】2025 年 11 月 2 日清晨,美国密西西比州贾斯珀县发生一起特殊事件。当地居民杰西卡・邦德・弗格森在自家门前开枪击毙了一只从实验室逃脱的猴子。这只猴子正是四天前那场运输事故中逃脱的恒河猴之一。“我只是做了任何母亲都会做的事 —— 保护自己的孩子。” 这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如此解释自己的行为。她的行动为这场持续近一周的 “实验猴出逃记” 画上了句号,却也引发了公众对实验室动物管理、信息透明度及社区安全的深切担忧。
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10 月 28 日,在密西西比州59 号州际公路海德堡镇北段,一辆负责运输实验猴的卡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侧翻。剧烈的撞击导致车厢内装载猴子的多个木箱破损,箱中的恒河猴趁机挣脱束缚,纷纷逃入路边的茂密树林。这些猴子隶属于杜兰大学国家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原本计划被运往其他研究机构。
事故发生后,贾斯珀县警方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封锁区域,并通过当地媒体、社区通知等渠道向民众发出紧急警告,明确要求居民 “不要靠近任何疑似逃脱的猴子”,同时强调这些猴子 “具有攻击性”,且 “可能携带包括疱疹病毒、丙肝病毒甚至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接触后存在健康风险。然而,就在警方发布警告后不久,杜兰大学却发布了截然不同的声明,称这些实验猴 “不具有传染性”,并表示所有猴子在运输前都经过了严格的体检,检测结果显示它们均为 “无病原体个体”,试图缓解公众恐慌。两种矛盾的信息让居民陷入困惑,也为后续的安全隐患埋下伏笔。
时间来到 11 月 2 日清晨,家住海德堡镇的杰西卡・邦德・弗格森被 16 岁的儿子急促叫醒。孩子紧张地向她描述,在自家院子围栏外的草地上,似乎看到了一只 “体型较大、毛发灰褐色的猴子”。联想到此前警方发布的安全警告,杰西卡瞬间警觉起来 —— 她的家中还有四个年龄更小的孩子,最小的仅 4 岁,一旦猴子闯入院子,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丝毫犹豫,杰西卡迅速起床,从储物间取出家中用于自卫的枪支,同时拿着手机以便随时报警,快步走出屋外查看情况。在距离自家房屋约18 米的草坪边缘,她清晰地看到了那只猴子正四处张望,偶尔还试图靠近院子围栏。尽管杜兰大学曾声称猴子 “无传染风险”,但警方最初的 “攻击性与携带病毒” 警告仍在她脑海中回荡。“我不能赌,孩子的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 杰西卡事后回忆道。
在尝试用手机拍摄记录、并多次向猴子发出驱赶信号却无果后,为防止猴子突然冲向房屋,杰西卡做出了开枪的决定。“我先开了一枪,想威慑它离开,但它只是停顿了一下,没有逃跑的迹象。我又开了一枪,这次它后退了几步,然后倒在了地上。” 随后,杰西卡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告知警方相关情况。贾斯珀县警长办公室在接到报案后,迅速派人前往现场处理,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简短声明,证实了 “一名居民在自家附近发现逃脱实验猴并将其击毙” 的事件,但未披露更多细节,也未对居民的行为作出评价。
这只恒河猴的死亡,标志着这场持续近一周的搜捕行动正式结束。事实上,在卡车侧翻事故发生初期,警方根据运输公司提供的信息,曾对外宣称 “仅有一只猴子逃脱”,并组织警力、动物管控人员在树林周边展开搜捕。但随着调查深入,杜兰大学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事故车辆残骸和货物清单后,才确认实际上有三只恒河猴在事故中逃脱,此前的信息存在遗漏。
尽管杜兰大学方面一再通过媒体、官方邮件等方式强调 “猴子无健康风险”,但贾斯珀县警长兰迪・约翰逊始终坚持原有立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于恒河猴 “天生具有较强攻击性” 的物种特性,且无法完全排除其携带未知病原体的可能,为保障社区居民安全,必须对逃脱的猴子进行 “清除或捕获后安乐死”,不能放任其在居民区活动。在此期间,密西西比州野生动物、渔业与公园部门也派出专业人员,携带麻醉枪、诱捕笼等设备,与警方合作展开地毯式搜寻,最终在杰西卡击毙最后一只猴子前,已成功捕获另外两只逃脱的恒河猴,并交由相关机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美国首次发生实验猴逃脱事件,类似的安全漏洞早已屡见不鲜。就在去年 11 月,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医学研究机构就曾因动物饲养区围栏未完全锁好,导致43 只用于药物试验的恒河猴集体逃脱。研究所紧急组织员工设置陷阱、投放食物诱饵进行捕捉,由于猴子对环境适应性强且警惕性高,直到今年 1 月底,最后四只躲藏在郊区树林中的猴子才被工作人员用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成功诱捕归笼。在此期间,当地居民多次报告 “猴子闯入后院觅食”“破坏农作物” 等情况,甚至有居民反映被猴子抓伤,引发了小范围的社区恐慌。
更早的2022 年 1 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有约100 只食蟹猴的货车与一辆卡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货车车厢受损,数只猴子从缝隙中逃逸。这些食蟹猴刚从毛里求斯空运至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正被运往宾夕法尼亚州的隔离设施进行检疫。事故发生后,美国疾控中心(CDC)立即介入,联合当地警方、动物检疫部门展开搜捕。据 CDC 发言人透露,所有逃脱的猴子在大约 24 小时内被全部找回,但其中三只因 “出现异常行为、疑似受伤” 被实施安乐死,具体原因未对外详细说明。而此次发生事故的杜兰大学,也并非首次出现灵长类动物运输问题,在 2022 年、2024 年均有类似的运输延误、动物短暂逃脱记录,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最终导致此次严重事故的发生。
这起实验猴逃脱及枪击事件,暴露出实验室动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多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安全警告与科学声明的对立,以及信息沟通的严重脱节。一方面,当地警方和运输公司在事故发生后,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量,发布了 “猴子具有危险性、携带病毒” 的警告;另一方面,作为猴子所属机构的杜兰大学,却发布了 “无传染风险” 的声明,两者的矛盾让普通民众陷入 “该相信谁” 的困境。
贾斯珀县警长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的简短声明,仅证实了枪击事件的存在,却未对 “为何警方与大学信息矛盾”“后续如何保障居民安全” 等关键问题作出回应,进一步引发公众不满。有居民在社交平台留言质疑:“如果猴子真的安全,警方为何要发布警告?如果不安全,大学为何要隐瞒风险?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统一的信息,而不是互相矛盾的说法。” 这种信息混乱不仅影响居民的判断,更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延误应对时机,威胁社区安全。
当杰西卡・邦德・弗格森站在自家门前,面对那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猴时,她基于母亲的本能做出了开枪的选择。随着两声枪响,不仅结束了一只实验猴的生命,也为这场持续近一周的社区安全危机画上了句号。但事件背后的问题远未解决:从 10 月 28 日的卡车侧翻,到警方与大学的信息矛盾,再到 11 月 2 日的枪击事件,这些环节暴露的实验室动物运输规范缺失、管理流程漏洞、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
当科学家们强调 “实验猴无传染风险” 时,警方却因 “攻击性” 坚持要 “清除” 它们;当居民试图依赖官方信息保护家人时,得到的却是互相矛盾的指引 —— 这种混乱的局面让普通民众在面对潜在危险时,只能依靠本能做出选择。杰西卡的行动或许存在争议,但那份 “为保护孩子不惜一切” 的母性本能,每个家长都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