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结石变癌 这俩高危饮食习惯速改 高油高糖与不吃早餐最危险!
创始人
2025-11-03 12:04:26
0

当心结石变癌 这俩高危饮食习惯速改

  【当心结石变癌 这俩高危饮食习惯速改】2025 年 11 月 3 日,央视《生活圈》栏目发布健康警示,长期高油高糖饮食和不规律三餐,特别是不吃早餐,可能大幅增加患胆囊结石甚至胆囊癌的风险。胆囊癌与胰腺癌并列被称为 “癌王”。研究数据显示,胆囊结石大于 3 厘米的患者,癌变概率比小于 1 厘米的高出 10 倍;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比没有结石者的癌变概率高出 14 倍。​

  腹部隐痛、吃油腻食物后恶心反胃,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让不少人自行诊断为 “消化不良” 而一忍了之。然而,专家指出,这些反复出现的不适背后,可能潜藏着胆囊结石的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临床研究表明,结石越大、存在时间越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刺激,更容易诱发癌变。​

  在众多导致胆囊结石的因素中,两个高危饮食习惯尤为突出。长期高油高糖饮食是首要危险因素。油炸食品、肥肉、甜腻糕点这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胆固醇易沉积形成结石。这些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壁引发慢性炎症,而长期炎症会显著增加细胞癌变风险。三餐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构成了另一大危险因素。夜间胆囊会储存大量胆汁,早餐能促进胆汁排出。如果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滞留胆囊,时间久了胆汁浓缩,极易形成结石。研究显示:不吃早餐者患胆囊结石风险比规律饮食者高 2.3 倍。​

  从胆囊结石到胆囊癌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值得公众高度警惕的轨迹。较小的胆囊结石可能不引起明显症状,导致患者忽视治疗。但如果胆囊内长期存在结石,尤其是较大结石,可能会刺激胆囊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胆囊黏膜发生化生、癌变,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胆囊癌在胆道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占 70%~90%。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到二,我国相对较高,为十万分之三点八二,且总体死亡率也较高,平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二点八六。​

  除了两大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还有其他几类人也需要特别警惕胆囊结石的风险。不爱运动的人群风险较高。长期不运动,吃完就久坐,胆囊无法正常排泄胆汁,胆汁长期滞留,也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更易患病。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引发身体代谢问题,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概率。女性尤其要注意。女性胆囊结石发病率一般高于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符合 “四个 F” 特征(女性、四十岁、肥胖、生育过)的人,结石发病风险较高。快速减肥也不容忽视。快速减肥会使胆囊内胆汁整体成分发生变化,尽管脂类摄入减少,但其他成分的改变也可能导致结石形成。​

  面对胆囊结石的威胁,积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规律饮食是第一道防线。到点吃饭,避免暴饮暴食,每天早晨吃早餐。若无胆囊结石和胆道疾病,可适量摄入脂类食物(如炸鸡蛋、水煮蛋、油条),刺激胆囊排泄隔夜胆汁,减少胆汁淤积和结石生成风险。少脂少糖是关键措施。过多摄入脂肪和糖,糖可异生为甘油三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石。控制体重同样重要。BMI 大于 30 时,胆囊结石发病概率增加,应合理控制体重,避免在短时间内快速减肥。​

  胆囊结石的症状多样,有些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但有几个关键信号值得警惕。右上腹隐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约有 70% 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此类症状。这种疼痛较为隐匿,程度较轻,很多时候患者难以清晰描述,只是感觉右上腹有隐隐不适。餐后腹胀也需注意。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尤其是吃多一点后,会感觉肚子胀、不舒服,还可能伴有打嗝、嗳气等症状。皮肤巩膜变黄是较为严重的症状。通常提示出现了黄疸。胆囊结石引发黄疸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胆囊管结石过大,压迫肝总管;二是小的结石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在胆总管下端出现梗阻。​

  对于已患有胆囊结石的人群,有些情况下建议手术切除,以预防癌变。结石大小是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当结石大于两厘米,甚至两到三厘米以上时,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充满型结石也需要警惕。这类结石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建议尽早切除。因为炎症的反复刺激,长时间后部分病人可能发生癌变。病程过长也是考虑手术的因素之一。胆囊癌高发年龄在 71 岁~79 岁,且女性居多,这与胆囊结石长期存在、慢性炎症持续刺激密切相关。专家强调,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和预防胆囊癌的重要手段。虽然胆囊具有浓缩、加工、储存、挤压、排泄等功能,但切除的是病变组织。​

  从不起眼的腹部隐痛,到吃油腻食物后的不适,这些被许多人忽略的 “小毛病”,可能是胆囊结石乃至胆囊癌的早期信号。长期高油高糖、不吃早餐的饮食习惯,正悄悄将不少人推向 “癌王” 的魔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