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美军机连续坠入南海并非巧合 调查称已排除燃油问题!
创始人
2025-11-03 11:03:16
0

美方:美军机连续坠入南海并非巧合

  【美方:美军机连续坠入南海并非巧合】2025 年 10 月 26 日,南海海域,美国海军 “尼米兹” 号航母上的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和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在短短 30 分钟内相继坠毁。事故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将原因归咎于 “燃油问题”,但最新调查显示,燃油质量并无问题,使得这起连续坠机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美国军方直言,这绝非单纯的巧合,一场深入的调查正在展开,而这场事故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美军在南海频繁行动的广泛关注。​

  10 月 26 日下午,南海海域,美国 “尼米兹” 号航母正在执行例行任务。14 时 45 分,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从航母起飞后不久便坠入海中,机上三名机组人员随即被搜救队救起。仅仅 30 分钟后,15 时 15 分,又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以几乎相同的轨迹坠入南海,机上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获救时身体状况稳定。这两起事故发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且均出自同一艘航母,立即引发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随后发布声明,确认两起事故均发生在 “尼米兹” 号航母进行例行操作时,并表示 “所有相关人员均安全且情况稳定”。​

  事故发生的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对事件作出回应,他表示:“事故原因很可能与燃油有关。” 这一表态几乎为事故调查定下了基调。遵循这一思路,美军立即对 “尼米兹” 号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燃油保障分队军人展开了问询。然而,调查结果却与特朗普的说法大相径庭。燃油保障分队的军人作证称,坠毁的两架军机使用的燃料与其他舰载机完全相同,都是从同一储油罐加注的燃油。更重要的是,其他使用同源燃油的舰载机在飞行中均未发生任何事故。为彻底查明真相,航空燃油样本被从储油罐中提取并送往专业实验室分析。实验室经过三天的详细检测,未发布任何关于燃油质量低劣的报告,基本上排除了燃油质量问题导致事故的可能性。​

  随着燃油可能性被排除,美国开始研究导致两架军机坠入南海的其他可能原因。美国军方明确表示,不认为两架飞机同时出现技术故障纯属巧合。有军事专家评论称,美国海军在南海水域的危险操作会引发直接危及航行安全的事故。军事专家张军社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分析,美军长期在南海、亚太及全球范围内维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不断进行军事部署,以维持其霸权地位。长期高压运作使美军兵力紧张、人员疲惫,事故发生的风险自然随之上升。宋忠平另一位军事专家则指出,美军航母肩负全球部署和多重任务,长期在中东及其他地区高强度执行作战和训练,加之部分官兵存在懈怠、厌战情绪,导致安全风险上升。​

  “尼米兹” 号航母本身的状态也可能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这艘航母是美军第二艘也是全球第二艘核动力航母,是美军 10 艘 “尼米兹” 级航母的首舰,已达到设计年限 50 年,即将退休。宋忠平分析认为,虽然从外表看,该航母打击群依然威慑力十足,但按照美军的规划该舰即将迎来退役。这一安排反映出该舰整体技术状况不佳,其所搭载的装备也存在多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尼米兹” 号航母此前就发生过燃料管道泄漏污染饮用水的事故,这无疑为当前的调查提供了更多线索。此次事故发生后,有分析认为,“尼米兹” 号在南海的连环坠机事件,不过是这艘老航母系统性问题的冰山一角。​

  美军在南海的频繁活动被视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美国一天内发生两起坠机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美方高层长期向军队灌输所谓 “与中国激烈竞争” 的意识。在此背景下,美军航母频繁赴南海炫耀武力,相关指挥官也多次公开宣称要 “向中国展示实力”。张军社进一步分析,持续的对抗心理加剧了美军官兵的紧张情绪。加之美军在南海频繁开展针对中国的实战性很强的演练,美军人员做贼心虚,怕遭到中方反制,精神高度紧张时极易出现操作失误。据统计,美军在印太地区常态部署的舰艇数量长期维持在近百艘,每年举行的各类军演超过百场。这种高强度的军事活动,不仅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威胁,更对美军自身的装备维护和人员状态提出了严峻挑战。​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30 分钟内连续损失两架舰载机的情况极为罕见。回顾历史,最近的可比事件还要追溯到 1976 年 8 月,当时美国空军两架 C-141 运输机在数小时内相继坠毁,共造成 41 人死亡。而这次 “尼米兹” 号的事故间隔更短,仅有三十钟,这种异常情况理应引发五角大楼的全面检查。此外,这不是美军近年来在南海的首次重大事故。2017 年 “麦凯恩” 号驱逐舰撞船、2022 年 F-35C 坠海,再到本次双机连坠,这种地理集中性绝非偶然。该海域复杂的电磁环境、高强度的军事对抗态势,以及长期远海部署对装备的损耗,共同构成了危险的 “完美风暴”。

  这次事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媒体犀利发问:为何美军总在别国家门口事故频发?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直言:“当客人在你家门口不停摔跤,或许该反思是否来错了地方。”相比以往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做派,西方主流媒体此次表现出异样的克制。这种谨慎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焦虑:承认技术失误等于自毁军事霸权形象,而归咎他国又缺乏证据。有观察家指出,美军在南海的“表演性巡航”已陷入恶性循环——既要展示存在感维持威慑力,又受限于装备老化与人员疲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