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丽文今日就任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今日就任国民党主席】11月1日,台北中山纪念馆内,中国国民党第21届全代会在此举行。随着前后任主席朱立伦与郑丽文完成象征权力的党章交接,这位祖籍云南普洱的剑桥博士正式接掌国民党帅印。这场以“努力进前 蓝天再现”为主轴的权力更迭,不仅标志着国民党结束长达三年的路线摇摆期,更预示着两岸政策将回归“九二共识”框架。上午9时,全代会在播放完历年党庆影像后进入核心议程。朱立伦率中央党部全体成员总辞时,特别强调“担任党主席要任劳任怨,更要任谤”。据党内人士透露,朱立伦团队过去三年因“亲美远陆”路线争议,导致基层党员流失率达1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丽文自10月18日当选以来,短短两周内吸引上千名失联党员回归,其中包括200余名企业主党员。“大家说只要我当主席就回来,这种信任比任何民调都珍贵。”郑丽文在交接仪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团队已启动“蓝天计划”,拟在2026年九合一选举前重建300个基层党部。值得注意的是,新任文传会主委吴宗宪当场展示手机里的党员回归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印证着郑丽文“民气可用”的论断。当日公布的人事名单引发岛内高度关注。由李乾龙(兼任秘书长)、季麟连、张荣恭、萧旭岑组成的副主席团队,平均年龄68岁却承载着特殊政治寓意。前“立委”郭正亮直言:“张荣恭是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核心操盘手,萧旭岑曾主导连战2005年破冰之旅,这分明是要把‘连马路线’写进党纲。”
这种人事安排迅速获得两岸回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9日致电祝贺时,特别提及“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推动交流合作”。郑丽文在复电中重申“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此番表态与民进党当局“两国论”形成鲜明对比。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钮则勋分析:“任命资深人士稳住基本盘,同时预留年轻干部成长空间,这是典型的‘老干新枝’策略。”
面对民进党持续操弄的“抗中神牌”,郑丽文提出“三民主义新解”——民生、民权、民族复兴。在10月31日的党内座谈会上,她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国民党执政县市人均GDP比民进党执政区高18%,但社会信任度却低9个百分点。“问题出在我们太沉迷于路线争论,忘记了百姓要的是面包而非口号。”
这种务实转向在基层获得积极反馈。台中市大里区里长联谊会主席林建荣透露,郑丽文团队提出的“青年安居计划”(20-35岁购房者享200万新台币低息贷款)在社区座谈会上获得92%支持率。更耐人寻味的是,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在郑丽文当选当日即致电祝贺,白绿两党关系出现微妙松动。
当被问及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布局时,郑丽文首次披露“三阶段筛选机制”:明年3月启动党内初选民调,6月进行政策辩论,9月确定最终候选人。目前呼声最高的台中市长卢秀燕、台北市长蒋万安、“立法院长”韩国瑜均未明确表态,但党内已出现“卢韩配”的猜测。
“建立公信力比推出候选人更重要。”郑丽文指着墙上新挂的“廉洁承诺书”强调,新任党主席团队已签署财产公开声明,这是国民党120年来首次。这种自我革新获得中间选民关注,台湾指标民调显示,25-34岁群体对国民党好感度较三个月前上升7个百分点。
在全代会现场,93岁的前主席吴伯雄拄着拐杖听完郑丽文的演讲。这位经历过“两个中国”路线争议的老党员,在散会时对记者说:“1992年我们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现在该是‘各表一中’的时候了。”这句话恰与郑丽文提出的“民族认同工程”形成呼应——未来三年,国民党计划在全台建立200个“中华文化教室”,教授繁体字、节气文化和历史。
当夕阳透过中山纪念馆的彩色玻璃,在“蓝天再现”的横幅上投下斑驳光影时,郑丽文正在与马英九、韩国瑜等历任主席合影。这张跨越世代的合影,或许预示着国民党正试图走出“蓝绿恶斗”的怪圈。正如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所言:“当政治回归民生,当对抗转为对话,这才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福祉。”
在这场关乎台湾未来的权力交接中,郑丽文展现的不仅是政治智慧,更是一个百年政党的自我救赎。当“让台湾人自豪说我是中国人”的呐喊响彻会场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政党的重生,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宝岛土地上的觉醒。这种觉醒,终将冲破“台独”的迷雾,照亮两岸统一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