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玫瑰贴上这个标签后涨价数倍
【阳光玫瑰贴上这个标签后涨价数倍】10月31日消息,有阳光玫瑰葡萄经销商坦言“目前阳光玫瑰批发价是3元/斤—7元/斤,只要贴上‘晴王’的标签或者用标注‘晴王’的纸盒包装,销售单价都可以高出两倍不止。”当你在水果店或电商平台,被那包装精美、标注着“晴王”的阳光玫瑰葡萄吸引,满心欢喜地以为品尝到了日本进口的高端水果,却不知自己正陷入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乱象?近期调查发现,线上线下市场充斥着各式包装的“晴王”阳光玫瑰葡萄,这些产品通过使用日文、韩文包装或贴上“晴王”标签,摇身一变成为“进口高端水果”,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北京朝阳区觅果时光店铺(青年路店),两款“晴王”葡萄包装盒上均写着中文“晴王”,并配以日文,售价分别为98元(约4斤装)、68元(2斤装)。可见,在当下的水果市场,阳光玫瑰葡萄俨然成为了“摇钱树”,但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品质,而是因为一个来自日本的“面具”——“晴王”。在多家电商平台,记者搜索“晴王”后发现,平台上有大量不同版本的“晴王”葡萄在售,且这些商品的标题均突出“晴王”二字。细看商品宣传页面,不少产品的外包装写有“晴王”并标注日文,以此暗示产品为日本进口。
记者询问多家店铺是否为真“晴王”,部分客服称产品是国产阳光玫瑰未正面回应;有的拒答或答非所问;甚至有客服直接称是“晴王”。“小杨农产品”客服称标题“晴王”或有误差,福瑞达旗舰店客服咬定是“正品”,将口感差异归为光照等因素。
记者经调查得知,“晴王”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葡萄品牌。它是日本农协于2011年在冈山县注册的一个商标,性质类似于我国的区域公用品牌,其品种本质仍是阳光玫瑰。然而,根据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和地区名录》,其中明确显示,目前日本获准进入我国市场的水果品类仅有苹果和梨。这就表明,当下市场上那些号称日本进口的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货。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团队水果首席分析师赵俊晔表示:“国内所有宣称‘晴王’的都是国产的阳光玫瑰。很多经销商会打着‘晴王’的品牌做营销,主要是利润大,蹭着知名品牌混淆消费者认知。”
正如赵俊晔所说,“晴王”假冒产品肆意泛滥的背后,实则潜藏着极为可观的利润空间。9月下旬,一位经销商向记者透露,当下阳光玫瑰葡萄的批发价格在每斤3元至7元之间波动。然而,一旦给这些葡萄贴上“晴王”的标签,或是用印有“晴王”字样的纸盒进行包装,其销售单价便能飙升两倍有余。记者以韩国“晴王”每盒353元(约合4斤)的价格为参照进行计算,得出其单价高达88.2元。与阳光玫瑰每斤7元的批发价相比,这一价格竟高出了11倍还多。
若按阳光玫瑰7元/斤的最高批发价计算,这款“韩国晴王”的单价高达88.2元,比批发价高出11倍多。巨大的利润空间催生了完整的造假产业链。某电商平台显示,标注“晴王”的礼盒销量远超普通包装。部分商家提供“定制服务”,贴纸、包装盒等一应俱全。有店铺的贴纸款式多样,价格便宜,700多张“晴王”贴纸仅10元左右。
“晴王”这一葡萄品牌确实存在,是日本农协2011年在冈山县注册的一个商标,类似于我国的区域公用品牌,品种仍然是阳光玫瑰。然而,根据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日本目前仅有苹果和梨获准对华出口。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标榜“日本晴王”的葡萄均为假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团队水果首席分析师赵俊晔表示:“国内所有宣称‘晴王’的都是国产的阳光玫瑰。很多经销商会打着‘晴王’的品牌做营销,主要是利润大,蹭着知名品牌混淆消费者认知。”
即便在国产阳光玫瑰市场中,也存在诸多乱象。不同产地的阳光玫瑰价格差异明显,主要同产地挂钩。以9月底零售端价格为例,云南产区的阳光玫瑰单价高达10元以上,四川产区的价格是5元/斤-8元/斤,其他产区的价格基本是3元/斤-6元/斤。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一些商户为追逐高利润,将四川的阳光玫瑰冒充云南的来销售。一位批发商称:“云南、四川、山东的阳光玫瑰整体品质都不错,用四川的包装冒充云南产的,消费者仅从外观,口感等方面难以看出差别。”
假冒“晴王”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涉及法律风险。这种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禁止伪造产地、冒用认证标志”的规定,更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近日,香港海关查处了一起虚假产地说明提子案,一间水果批发及零售商因供应和管有一款附虚假产地说明的提子,违反《商品说明条例》,被判处罚款三万六千元,涉案的九十七箱(四百八十五袋)提子亦被充公。根据《条例》,任何人在营商或业务过程中供应已应用虚假商品说明的货品,或管有已应用虚假商品说明的货品作出售用途,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五十万元及监禁五年。
治理阳光玫瑰冒充“晴王”的乱象,需从种植与市场等多端同步发力。
其一,强化市场监管,严惩造假行为。工商、农业等监管部门应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晴王”标签销售进行专项整治,追溯造假链条,对违规商家处以高额罚款,并纳入信用黑名单。其二,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本土品牌。云南、四川等优质产区可借鉴成功经验,申请相关葡萄地理标志认证,将品质与产地绑定。其三,引导种植端优化结构,避免盲目扩张。国内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150万亩,较2015年的15万亩增长10倍以上。地方政府需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种植规划,避免“一窝蜂”式扩产。
在广西一家水果市场,包装精美的“晴王”葡萄礼盒堆成小山。不远处的角落里,被撕下的假冒标签散落一地——它们是这场集体造假游戏中最微不足道的道具,却是利润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假冒“晴王”的包装可以被销毁,但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渴望不会消失。只有当本土品牌真正崛起,才能让阳光玫瑰不再需要戴着“晴王”的假面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