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突破!T1400无人直升机首航成功
【两大突破!T1400无人直升机首航成功】10月30日,哈尔滨市平房区上空,一架身形矫健的纵列式无人直升机腾空而起,完成悬停、航线飞行、精准降落等动作后平稳落地。这架由联合飞机集团自主研发的铂影T1400无人直升机,以最大起飞重量1400公斤、最大续航8小时、最大有效载荷650公斤的硬核数据,宣告中国吨级无人直升机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这场首航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以“全地形适应力”和“一机多用”特性,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铂影T1400的研发历程,是中国航空工业厚积薄发的缩影。其纵列式双旋翼构型虽非新概念,但传统设计因高成本、复杂操控长期局限于军事领域。联合飞机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将这一构型转化为民用利器:双130kW发动机冗余设计确保单发故障时仍可安全飞行;智能旋翼系统结合电子围栏与避障技术,实现6级抗风、中雨作业;模块化货舱与吊挂接口支持跨域物流、载人载物等多场景切换。“这款无人机解决了工业级无人机‘小载重、短续航’的痛点。”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在首航现场表示。数据显示,T1400搭载200公斤载荷时可飞行900公里,相当于从哈尔滨直飞沈阳并返回;6500米升限满足高原作业需求,-40℃至55℃的极端环境适应能力覆盖中国90%以上国土。这些参数背后,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重油发动机提效、AI飞控系统简化操作等一系列技术突破。T1400的实战价值在首航当日即得到验证。在农业领域,其每小时2000亩的植保效率远超传统方式——人工背负喷雾器每小时仅能作业2-3亩,多旋翼无人机为300-400亩。联合飞机已与北大荒集团达成合作,计划将T1400应用于黑龙江百万亩大田的精细化种植,通过模块化喷洒系统实现变量施肥、精准施药。应急救援场景中,T1400化身“空中120”:舱内可搭载担架、吸氧机等设备,同时运送两名医护人员和一名患者;遇到森林火灾时,它能快速投送消防弹,单机单次灭火面积超1000平方米;地震、洪涝灾害中,5公里距离内每小时可向灾区运送3吨物资,开启智慧物流新赛道。“在青藏高原,T1400的6500米升限和抗风能力解决了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国航空学会专家指出。其全地域适应力正契合中国广袤地域的复杂需求,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高山,从西北沙漠到东南海岛,均可实现“即到即用”。
T1400的首航成功,是黑龙江航空产业七十年积淀的集中爆发。作为国家航空工业重要发源地,黑龙江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量产落地的完整生态:2024年出台的《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哈尔滨为核心培育百亿级低空制造企业;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仅用一年便完成从奠基到投产,创造了“龙江速度”。
首航仪式上,联合飞机与全球客户签署5亿元订单,其中1300架预售订单印证了市场对“中国方案”的认可。“每一个订单背后,都是世界对中国无人机技术的信任。”田刚印透露,T1400已收到非洲矿区、地中海岛屿、欧洲物流企业的合作意向,未来将横跨陆地与海洋,重塑全球物流版图。
政策层面的支持更为产业护航。2024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推动适航认证规范化,为T1400的商业化铺平道路。业内预测,随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无人机的融合,纵列式构型或将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开辟新战场,实现“万米以下皆通途”的愿景。
T1400的突破,本质上是低空经济从概念到落地的里程碑。其成功印证了一个真理:市场需求是技术革新的终极驱动力。当传统有人直升机运维成本高昂时,T1400通过规模化生产与国产化供应链,将成本降至前者的1/5至1/10;当多旋翼无人机受限于载重与续航时,T1400以吨级运力填补市场空白。
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联合飞机同步推进的“低空基建”计划,包括在黑龙江建设100个无人机起降点、布局5G导航网络,正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闭环生态。正如田刚印所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交付飞机,更是传递低空经济的信心。”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从CH-47“支奴干”的军事垄断到T1400的民用普及,纵列式无人机的复兴史,恰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当这架“空中重卡”未来穿梭于非洲矿区、地中海航线、欧洲物流网络时,它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与希望,更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雄心。正如首航现场飘扬的横幅所写:“万米低空,中国方案正在定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