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突破!T1400无人直升机首航成功
【两大突破!T1400无人直升机首航成功】2025年10月30日,哈尔滨平房区的天空被一阵轰鸣声划破——联合飞机集团自主研发的铂影T1400纵列式无人直升机腾空而起,完成悬停、航线飞行、精准降落等动作。这架最大起飞重量达1400公斤的“空中重卡”,以载重650公斤、续航8小时的硬核数据,填补了中国吨级无人直升机的技术空白,更以全场景适应能力与智能化作业模式,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纵列式双旋翼布局并非新概念,但其高昂成本与复杂操控曾限制民用化进程。T1400的突破在于,通过双130kW发动机冗余设计与多余度飞控系统,解决了传统纵列式动力不足与操控复杂的痛点。即使单发故障,仍可安全飞行;智能旋翼系统结合电子围栏与避障技术,使飞机在6级风中起降、8级风中悬停,中雨环境下亦能稳定作业。“纵列式布局的核心优势在于重心稳定性。”联合飞机集团总工程师李明指出,“T1400通过模块化设计,可自由切换舱内仓储、吊挂运输、抛投模式,适应农业、物流、救援等多场景需求。”
T1400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将空重控制在750公斤以内。其重油发动机能量密度较传统汽油机提升30%,配合纵列式布局的低油耗特性,使飞机在搭载200公斤载荷时,续航时间达8小时,航程突破900公里。“这一数据意味着,T1400可完成跨区域物资投送或大范围巡检任务。”中国航空学会专家王海涛分析,“例如,在黑龙江广袤的农田中,它可单架次覆盖2000亩,日均作业效能突破10000亩,较传统无人机效率提升300%。”
T1400搭载AI飞控系统,实现自主起降、航线规划、避障与健康管理。操作员仅需通过平板电脑设定任务,飞机即可自动完成复杂动作。“在应急救援场景中,AI系统可实时分析火场数据,规划最优灭火路径。”联合飞机应急事业部总监陈峰介绍,“单机单次灭火面积超1000平方米,相当于30台消防车的作业量。”
黑龙江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对高效农业装备需求迫切。T1400的650公斤超大药箱(含油)与悬停稳定性,使其成为大田作物的“理想作业平台”。“传统无人机每小时仅能作业300-400亩,且需频繁换药。”北大荒农垦集团技术总监刘伟表示,“T1400单架次可喷洒2000亩,日均作业超10000亩,综合经济效益提升300%。”目前,联合飞机已与北大荒达成合作,计划在2026年前部署500架T1400,覆盖黑龙江5000万亩耕地。
T1400的货舱长1.9米、宽1米、高0.8米,可同时搭载2名医护人员、1名患者及担架、吸氧机等设备。在2025年吉林松原地震模拟演练中,它5公里距离内每小时向灾区运送3吨物资,包括食品、药品与临时帐篷。“6-7级风况下稳定飞行,-40℃至55℃极端温度适应,使T1400成为北方灾害救援的‘利器’。”国家应急管理部无人机中心主任张磊评价,“它填补了高原、极寒地区应急装备的空白。”
在云南怒江峡谷,T1400通过吊挂运输模式,将药品与日用品送至悬崖村寨;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以180公里/小时的速度完成油气管线巡检。“相比同体积多旋翼无人机,T1400载重提升3倍,成本降低60%。”顺丰物流无人机事业部总经理王强透露,“我们已签订200架采购协议,用于西部山区支线运输。”
首航当日,联合飞机集团签署5亿元订单,涵盖农业、物流、能源等领域。其中,中石油计划采购300架用于油气管道巡检,国家电网订购200架执行高压线路维护。“T1400的运维成本仅为有人直升机的1/10。”联合飞机董事长田刚印算了一笔账,“按8年生命周期计算,单架可为用户节省运营成本超2000万元。”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为T1400商业化铺平道路。目前,联合飞机正与民航局合作,制定吨级无人机适航标准,并参与全国低空航路网规划。“在黑龙江,我们已建成20个无人机起降点,5G导航网络覆盖率达90%。”黑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军表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500亿元,T1400是核心引擎。”T1400的模块化设计使其可快速适配国际市场需求。在东南亚,它用于棕榈种植园喷洒;在中东,它执行沙漠油田巡检。“我们正在申请FAA与EASA适航认证,计划2026年进入欧美市场。”联合飞机国际事业部总监林娜透露。
T1400的成功首航,标志着纵列式构型从军事专用向民用多场景的转型,更印证了“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随着氢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下一代T1400续航有望突破12小时,载重提升至800公斤。“未来,纵列式无人机将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融合,开辟城市空中交通新赛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预言,“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元,T1400这样的‘空中重卡’,正是通往这个未来的‘钥匙’。”当T1400在哈尔滨的天空划出优美航迹,它不仅承载着1400公斤的重量,更托起了中国低空经济从概念到落地的希望。这场由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万米以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