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价格大跳水!12万多买的IDO钻戒回收价不到3万 IDO母公司破产停业,钻石行业何去何从?
创始人
2025-10-31 09:04:38
0

12万多买的IDO钻戒回收价不到3万

  【12万多买的IDO钻戒回收价不到3万】“当时是冲着牌子去的,说是品牌溢价高。” 一位消费者说。她 2023 年以 12 万余元购入的 I Do 钻戒,如今准备出手时却发现回收价不到 3 万元,最终这枚钻戒以 2.8 万元的价格成交。“没办法,跑了很多家了,心累,钻石太不值钱了。” 她尝试询问 I Do 店铺是否可回收,却得到 “不受理” 的答复。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曾经凭借 “一生只送一人” 营销理念风靡市场的 I Do 钻戒,其母公司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在 2023 年 1 月被申请破产重整。截至 2025 年 10 月,天眼查信息显示,恒信玺利的经营状态为停业,I Do 官方微博也早在 2024 年 6 月 25 日停止了更新。​

  I Do 品牌的辉煌过往与其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这个由李厚霖打造的钻石商业帝国,曾靠着明星代言、影视植入和轰炸式广告占据婚戒市场领先地位,恒信玺利在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 715 家门店,年营收曾超过 22 亿元。转折发生在 2023 年 1 月,I Do 关联公司恒信玺利被申请破产重整,当时不少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公司已欠薪数月。尽管 2023 年 2 月 I Do 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恒信玺利自 2023 年 1 月 6 日启动预重整,不存在 “I Do 宣告破产” 等不实情况,但品牌的衰落已不可避免,有消费者反映,甚至连 I Do 的官方客服号码也已无法接通。​

  对于手中持有 I Do 钻戒的消费者来说,回收市场的情况令人沮丧。一家 I Do 线下店铺的工作人员介绍,店铺没有回收业务,但可以以 8 折的价格折旧换新,“如果原钻戒保存完好没有磨损,可以购买新钻戒,原钻戒可以抵扣当时花费的 80%,但新钻戒的价格需要是当时花费的 1.6 倍。” 然而,这样的换新条件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并不划算,更重要的是,钻石本身的回收价远低于消费者预期。一位钻石回收商提供的价目表显示,因颜色和净度差别,1 克拉钻石的回收价范围为 2.5 万元至 6 万元,且只回收 40 分(即 0.4 克拉)以上的钻石。​

  I Do 钻戒回收价的暴跌背后,是整个钻石行业的结构性变化。结婚率下降、培育钻石兴起、黄金价格大幅上涨等原因导致了近年来钻石价格下降,尤其是培育钻石的兴起,对天然钻石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 95% 的宝石级钻石产自中国,河南柘城采用的 “高温高压法” 技术,“种” 出的钻石与天然钻石物理性质完全相同,价格却只有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花 6 万就能买到 D 级色泽、VVS 净度的 5 克拉钻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位消费者表示。曾经垄断天然钻石市场多年的戴比尔斯,上半年营收暴跌 21%,即便降价 25% 也无力回天。同时,黄金饰品凭借工艺革新和保值属性的双重优势强势崛起,在婚庆与日常消费场景中进一步挤压了钻石的市场空间。​

  钻石市场正经历一场价值重构,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天然钻石依托其不可复制的稀缺性、情感传承与奢侈属性,正坚定地走向高端化与聚焦化,高净值人群对投资级钻石与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保持韧性增长;培育钻石作为科技与工业的产物,其使命在于普及与创新,在消费端打破天然钻石的价格壁垒,让钻石之美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行业专家马丁・雷鹏博(Martin Rapaport)认为,“不断下跌的 B2B 价格” 使得培育钻石 “不具备二手回收价值”,然而现在的消费者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和未来选择购买培育钻石的群体,思考的重点还会是‘二手回收多少钱’的问题吗?” 值得注意的是,宝石鉴定权威机构 GIA 在 2025 年下半年伊始宣布对培育钻石采用与天然钻石完全区隔化的分级评测系统,标志着两者正式进入制度化阶段,市场步入更为理性的布局期。​

  曾经那句 “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 的广告语,如今早已沦为市场笑谈,所谓的 “稀缺性”,不过是戴比尔斯垄断市场后编造的营销话术。媒体分析,过度营销只能放大优势,却救不了有致命缺陷的产品,那些只懂收割消费者情绪价值,用短期流量掩盖长期价值缺失的品牌,终将被淘汰。在知乎 24 万网友投票中,仅 25% 坚持 “结婚必须买天然钻”,33% 选择培育钻;微博上 “天价钻石是世纪骗局吗?” 的话题下,3.2 万条评论将 “智商税”“黄金更保值” 顶上热搜。消费者调研数据也显示,设计(寓意和美感)、明星效应和情感象征在天然钻石的购买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认知中的 “保值属性” 与 “品牌故事” 影响力相对减弱。​

  对于仍想出售钻石的消费者,2025 年的钻石回收市场已有相对透明的行情。钻石回收价格的核心由 4C 参数(重量、颜色、净度、切工)决定,1 克拉以上钻石的回收价值远超两颗 0.5 克拉钻石之和,存在 “克拉溢价” 效应。证书也是影响回收价的关键因素,有 GIA 证书的钻石回收价比无证书高 10%-20%,缺失证书不仅可能被压价 20%-30%,还需额外支付 200-800 元复检费。不同回收渠道的报价差异明显,专业二奢机构报价约为市场价值的 60%-70%,连锁珠宝商比典当行高 10%-25%,而典当行报价仅为市场价值的 50%-60%。​

  贝恩咨询预测,2025 年中国培育钻市场规模将达 295 亿元,全球渗透率升至 13.8%。天然钻石凭借稀有性守住高端收藏市场,中低端市场则因购买力承压和培育钻冲击而需求下滑,呈现 “橄榄型” 消费结构,1 万 - 5 万元价格带占比 85.07%,10 万元以上占 17.46%。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据估算,国产钻石的普及让消费者节省了上千亿元。钻石从来都不是永恒的象征,一块碳也证明不了真正的爱情。当越来越多人看清这一点,钻石行业的变革,才真正迎来了核心转折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