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蛇咬失联男子友人:他嫌贵没打血清
【被蛇咬失联男子友人:他嫌贵没打血清】10月26日晚,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发生一起令人揪心的失踪事件:60岁的捕蛇志愿者尹某某在直播挖蛇过程中被银环蛇咬伤,送医后因嫌抗蛇毒血清费用过高,未接受治疗便独自离开医院,至今下落不明。这场意外不仅暴露出公众对毒蛇危害的认知盲区,更折射出基层医疗保障与生命价值之间的深刻矛盾。
据知情人士透露,尹某某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公益捕蛇人”,白天以200元/日的报酬帮人搬运橘子,夜晚则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捕蛇过程。其账号发布的内容中,既有成功捕获无毒蛇的科普视频,也有反复强调“被咬后必须立即注射血清”的警示内容。然而,10月26日晚的意外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他在挖掘蛇洞时被银环蛇咬伤左手食指,伤口处迅速出现两个血点。
“他当时说感觉手指发麻,但坚持要自己开车去医院。”与尹某某熟识的店主回忆道。到达洞口县人民医院后,急诊医生根据伤口特征和患者描述,立即诊断为银环蛇咬伤,并开具了抗蛇毒血清注射处方。但令人震惊的是,尹某某在得知单支血清价格需数百元后,以“费用太高”为由拒绝治疗,趁医护人员不备驾车离开医院。家属透露,尽管医生明确表示费用可部分报销,老人仍执意独自返回家中,最终在次日凌晨失去联系。
银环蛇作为中国毒性最强的陆生蛇类之一,其毒液属于神经毒素,0.1毫克即可致人死亡。被咬者初期可能仅感手指麻木,但毒素会在2-6小时内阻断神经信号传递,导致呼吸肌麻痹、瞳孔散大,最终因窒息死亡。三亚曾发生类似案例:一名女游客被银环蛇咬伤后,因未及时注射血清,从发病到死亡仅用时7小时。
“银环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蔽性’。”湖南省蛇伤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很多患者初期症状轻微,容易误判为普通虫咬,等出现呼吸困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救治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毒蛇咬伤致死案例中,银环蛇占比达37%,而未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患者死亡率高达92%。
尹某某的失踪将抗蛇毒血清的价格问题推上风口浪尖。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单支抗银环蛇毒血清价格在300-800元之间,需根据体重计算用量,成人通常需要2-4支。尽管部分地区已将蛇伤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自费部分仍可能达到数千元。
“很多患者听到价格就打退堂鼓。”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无奈表示,“去年有位建筑工人被五步蛇咬伤,因为舍不得花2000元买血清,硬是撑到伤口发黑才来医院,最终截肢保命。”而在青海,今年7月曾发生类似事件:一名男子被阿拉善蝮蛇咬伤后,因当地医院无血清准备放弃治疗,最终在警方协调下,跨越700公里转运至西宁才得以获救。
这种“因费弃医”的现象,暴露出基层医疗保障的深层困境。数据显示,我国仅有23%的县级医院常备抗蛇毒血清,偏远地区患者往往需要辗转数百公里求医。更严峻的是,部分民众对毒蛇危害认知不足,三亚女游客被咬后,其男友竟选择打车而非叫救护车,导致路上呕吐延误救治,最终不治身亡。
尹某某的失踪在社交媒体引发强烈反响。网友评论:“他天天科普打血清的重要性,自己却因为省钱错过生机,太让人痛心了!”而生物学专家则指出:“银环蛇夜间活动频繁,穿拖鞋夜钓、翻找蛇洞等行为极其危险,公众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事实上,预防毒蛇咬伤的关键在于“不打无准备之仗”。专家建议:野外活动时应穿长裤、高帮鞋,携带手电筒和长棍探路;被咬后需立即用绷带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每15分钟放松1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加速毒素扩散;同时尽快拨打120,并尽量记住蛇的特征或拍照留存。
“抗蛇毒血清不是‘奢侈品’,而是救命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强调,“我们正在推动将更多蛇伤治疗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时呼吁医院建立血清储备机制,绝不能让患者因为费用问题放弃生命。”
当尹某某的摩托车仍停在县医院门口时,当他的捕蛇视频还在网络上循环播放时,这场悲剧已然给全社会敲响警钟。在生命与金钱的天平上,任何“省钱”的算计都可能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唯有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愿这位用镜头记录防蛇知识的老人能平安归来,更愿天下再无因“嫌贵”而错失的生机。毕竟,在生死面前,任何计较都显得如此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