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6日电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录得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今日(26日)下午会公布该宗个案详情和政府的跟进工作。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发烧和严重关节痛。网络资料图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食物环境衞生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霍明茵和民政事务总署黄大仙民政事务专员胡钜华亦会出席简报会。
香港截至昨日(25日),今年累计录得46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全部为输入个案;当中一名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病况轻微。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发烧和严重关节痛。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出现红疹。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续数天。但有些患者的关节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由基孔肯雅热所引致的严重症状及死亡十分罕见,并多数与其他已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关。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愈。在偶尔的情况下, 基孔肯雅病毒可引起眼、心脏及神经的严重并发症。长者(特别是65岁以上)、幼童(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孕妇及长期病患者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
现有证据显示,曾经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人士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能力。
凤德邨82岁妇料屋苑内感染,8000人有感染风险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今日(26日)下午会见传媒,公布个案详情和政府的跟进工作。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医生、食物环境衞生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霍明茵和民政事务总署黄大仙民政事务专员胡钜华亦出席。
徐乐坚表示,个案涉及一名82岁女士,她于10月18日开始出现脚踝关节疼痛及肿胀的症状。10月22日,关节疼痛蔓延至手部及其他脚部关节,她曾求诊私家医生。至10月23日,个案的关节疼痛持续不退,病人遂前往广华医院急症室就诊,并随后入院接受治疗及诊断,经血液测试,血液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呈阳性。
徐乐坚指出,该名患者于发病前2日至12日(即10月6日至16日)并未离开香港,该名患者上次外游已是8月底。他续指,82岁长者主要在其居住的黄大仙凤德邨及其附近范围内活动,包括晨间运动、休息、前往屋苑内街市或商场购物,以及接送小朋友往返学校,活动主要局限于该屋苑内。因此,相信该患者的感染源头源自屋苑内。
徐乐坚表示,未来一至两个星期内,会加强凤德邨范围内的灭蚊措施,特别针对成蚊控制,并排查及加强蚊虫滋生点的管制。其次,因为白纹伊蚊的活动范围大致为半径200米以内,以此估算,该屋苑内的7座大厦及其邻近大厦(总计约20座)均可能受影响,涉及约8000户居民。他指出,当局将积极追踪该范围内是否存有症状个案。
欧家荣呼吁该20座大厦内居民,若于10月1日后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烧、关节痛或皮疹),请尽快联络衞生防护中心,当局已设立热线,自今日起运作,服务时间为上午9时至晚上8时,电话号码为2125 2373。任何市民若有症状或查询,可致电热线,中心将即时进行评估。(来源:香港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