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24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到期前夕,双方10月24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第五轮贸易磋商。受访学者认为,美国边谈边制造砝码,不断给谈判带来新难点,若此行为不终止,中美贸易磋商只能为紧张局势带来阶段性缓解。

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港口拍摄的货运集装箱 图源:新华社
磋商前中美各自表态。中方表示,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团前往。美方宣称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三大议题。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24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新旧问题或都会成为本次磋商重点,包括关税、芯片、实体清单、稀土、软件、航运和大豆。并非针对单一具体问题,而是一揽子谈判,互相牵制。
刘春生分析,中方或有两大核心诉求,即最根本的关税问题,以及软件等贸易管制问题。中方此次在谈判议题之外,或会提出磋商的基本原则。美方核心诉求或仍是稀土管制,涉及美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美此前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和马德里进行了四轮贸易磋商。按照中美8月马德里贸易磋商结果,双方延长关税休战期至11月10日。但三个月间,美方不断挑起新领域的经贸摩擦,致使中美经贸关系不稳定性加剧。
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美方短短20余天内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9月底,美方出台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延伸划入“实体清单”,并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首席执行官,直接引发安世半导体系列风波。10月14日,美国落地对华造船“301”调查港口费措施,将关税战蔓延至航运领域。美方还宣称从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中方采取多条反制措施回应,包括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启动航运业及造船业等受影响情况调查,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此外,中方表示,近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出于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常规需要,遭美方严重曲解,故意引发误解恐慌。
刘春生认为,在焦点议题中,港口费及船务问题较容易达成共识,双方当前条款也基本对等。此外,双方或会谈成继续延长关税90天。
“中美贸易磋商只能为紧张局势带来阶段性缓解,让市场喘口气。在此基础上,一些议题或有所保留继续谈判。”刘春生直言,美方套路明显,在谈判的同时不断制裁,制造砝码,给谈判带来新难点,仍妄图用高要价逼中国接受条件。若此行为不终止,中美经贸磋商意义将大打折扣,即使谈成也可能被摧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