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安徽最强性价比公交:116公里仅收1元 翻越32座桥梁、穿越17个隧道:把“天堑”变“通途”!!
创始人
2025-10-23 23:03:03
0

  安徽最强性价比公交:116公里仅收1元

  【安徽最强性价比公交:116公里仅收1元】清晨五点,皖南山区的晨雾还未散尽,68岁的王秀兰老人已背着竹篾筐站在村口。她要赶的这趟116路公交,将从黄山脚下的黟县宏村出发,穿越皖南山区,最终抵达铜陵市区。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段长达116公里的旅程,全程仅需支付1元钱——这趟被网友称为“安徽最强性价比公交”的线路,正悄然改写着皖南百姓的生活轨迹。2023年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启动“皖南山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时,谁也没想到会诞生这样一条“现象级”线路。116路公交的诞生,源于一个朴素的民生诉求:让深山里的老人能看得起病,让孩子能读上城里的好学校,让山货能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线路规划师李工回忆,最初测算运营成本时,连见多识广的老交通人都直摇头。116公里的运营里程,按照常规公交每公里0.9元的标准,单程成本就接近百元。但安徽省交通厅创造性地采用“财政补贴+企业让利+广告收益”的三元补贴模式:省级财政承担60%的运营亏损,公交企业通过车身广告和车内商业设施自筹30%,剩余10%由沿线乡镇通过土地置换等政策补偿。这种“政府兜底、企业微利、百姓受益”的创新模式,让1元票价成为可能。

  清晨六点,首班116路公交缓缓驶出宏村公交站。48岁的司机张师傅打开车载记录仪,屏幕上的数字令人心惊:这趟单程116公里的线路,要翻越32座桥梁、穿越17个隧道,爬升高度超过800米。但最让人称奇的是它的“时间经济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公交公司巧妙地将早高峰乘客与山区学生的通学需求叠加,使上座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在车厢里,72岁的退休教师陈伯正给邻座村民算着经济账:“以前去铜陵看孙子,坐中巴车要45元,现在1元钱能坐到底。我算过,一年下来能省近两千元!”更令人称道的是,公交公司还推出了“爱心卡”制度: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持证免费乘车,学生卡享受半价优惠。这种普惠性设计,让这条线路真正成为“流动的民生福利”。

  116路公交的开通,在皖南山区掀起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黟县碧山村的老茶农老周,现在每天清晨五点就背着新采的黄山毛峰登上公交。他算过,通过这趟公交,自家茶叶能比以前早三个小时出现在铜陵的早市,价格还高了两成。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公交公司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在车厢内设置“山货代卖点”,乘客扫码就能下单购买沿线特产。这条线路还意外成为“流动的医疗站”。铜陵市人民医院与公交公司合作,在沿线设置8个移动医疗点,每周三、周五有医生随车义诊。71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奶奶说:“以前去医院要转三趟车,现在家门口上车,一小时就到市医院,方便多了!”这种“公交+医疗”的创新模式,已被列为安徽省民生工程示范项目。

  走进116路公交的智能调度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车辆定位、乘客流量、路况信息一应俱全。这套由合肥工业大学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能根据实时客流自动调整发车频次。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潮汐车道”功能——在非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可临时开放给社会车辆,既保障公交优先,又缓解道路拥堵。更让乘客安心的是车厢内的“安全黑科技”:每辆车都装有智能防疲劳驾驶系统,能通过面部识别监控司机状态;车载Wi-Fi自动连接沿线5G基站,实时传输路况信息;最贴心的要数“爱心呼叫”功能,老人孩子遇到困难,按下按钮就能直接联系调度中心。这些科技赋能的细节,让1元公交不仅便宜,更成为“安心公交”的代名词。

  如今,116路公交已成为皖南山区的“流动风景线”。春可赏油菜花海,秋能观层林尽染,沿途设置的观景台让乘客可以随时下车拍照。公交公司还推出了“公交+旅游”套票,持公交卡可享受沿线景区门票折扣。这条原本以“性价比”出圈的公交线路,正悄然蜕变为皖南旅游的新名片。在铜陵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强指着规划图说:“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116路公交延伸至黄山风景区,打造‘皖南山水公交走廊’。”更令人期待的是,安徽省已将这种“1元公交”模式写入《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计划在全省推广。这种“小公交、大民生”的创新实践,正在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答卷。

  暮色降临时,116路公交缓缓驶入铜陵市区。车厢里,有背着书包的学童、提着山货的村民、抱着病历的老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共同的笑容。这条116公里长的公交线路,不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交通线,更是一条连接城乡、串联民心的“幸福线”。它用最朴素的1元钱,诠释着最深刻的民生哲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新时代最动人的民生故事。

  当夜幕降临,116路公交的尾灯在山路上划出一道温暖的光带。这束光,照亮了深山里的晨雾,温暖了赶路人的心,更照亮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希望之路。这,就是安徽最强性价比公交给予我们的最宝贵启示:最好的民生工程,不是最贵的,而是最懂人心、最接地气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