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21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张明臻)内地电商平台年度购物促销节“双11”提前拉开帷幕,正通过更低的免邮门槛、区域补贴和创新跨境体验,拓展香港市场,布局全球化。
京东集团21日举行“京东港澳11·11又好又便宜”记者会,今年以“高性价比、全场景覆盖、优质服务”为核心,宣布多项重点优惠。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消费者于港澳地区,只要购买自营商品订单金额满99元人民币,即可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包括离岛地区。地区补贴计划持续升级,此前于沙田推出的优惠令订单和用户量都呈两倍增长;今次将启动“九龙东区补贴计划”,通过专属优惠券、满减折扣等形式,惠及更多香港用户。
针对港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京东将重点发力超市、家电与3C数码三大核心品类,打造差异化消费体验。
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香港站,本月15日已抢先启动双11促销活动,推出无限期“0门槛包邮”优惠,并享受官方立减85折双重优惠叠加。
淘宝天猫香港事业部负责人沛汐表示,“1件包邮HK”标签的商品已增至亿万个,平台为此补贴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自8月中旬试行以来,订单量出现可观增长,并吸引不常网购的新用户加入。
淘宝亦通过语言本地化和场景拓展深耕香港市场。今年新增八达通、Wechat Pay HK等适应香港的支付方式。值得留意的是,平台英文版开始提供港元标价,覆盖约10%的香港英语用户群体,此举凸显淘宝通过香港布局更多海外英语市场。
支撑电商大战的是不断完善的物流网络。
拥有自家物流的京东港澳目前有近700个自提点,计划年底增至1000个。下月将在港澳开通冷链服务,将进一步覆盖牛排、牛奶等;内地供港的合规商品亦将纳入跨境冷链配送范围。
菜鸟网络自提点及自提柜数量已增至800个,其中约400家提供夜间及周日营业服务。这些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使92%的淘宝商品支持官方直运到港。
传统电商流量增长已见顶,各大平台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即时零售、拓展境外市场成为当前破局的关键。
香港拥有成熟的网购群体,且与内地联系紧密,是验证商业模式和拓展国际市场的理想跳板。
近期,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宣布,花费约72亿港元购置铜锣湾多层写字楼,作为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这笔交易是2021年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写字楼买卖。
京东则通过收购佳宝食品超市、开设京东MALL香港首店等方式深化线下布局。创始人刘强东曾公开强调:“是否国际化,直接决定京东未来的生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