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店主不建议买300元以下羽绒服 直言基本买不到真羽绒,填充物多是‘飞丝’!
创始人
2025-10-22 07:02:50
0

女装店主不建议买300元以下羽绒服

  【女装店主不建议买300元以下羽绒服】近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羽绒服市场迎来销售旺季。然而,杭州一女装店主通过社交媒体发声:“300元以下的羽绒服基本买不到真羽绒,填充物多是‘飞丝’,保暖性差且可能危害健康。”这一言论迅速引爆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次。消费者在评论区激烈讨论,有人支持店主“揭露行业黑幕”,也有人质疑“高价是否等于真货”。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羽绒服市场长期存在的质量乱象与消费者信任危机。“飞丝”是羽绒制品造假的关键原料。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检测,部分低价羽绒服中飞丝含量超过80%,而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绒子含量需达50%以上。飞丝本质是羽绒加工过程中脱落的短纤维与羽丝混合物,缺乏蓬松结构,保暖性仅为真羽绒的1/3。更严重的是,部分黑心作坊使用未清洗的飞丝填充,残留的鸭腥味、灰尘甚至病菌可能引发过敏。“以90%白鸭绒为例,原料成本每公斤超500元,一件填充100克羽绒的服装,仅填充物成本就超50元。”杭州某羽绒厂负责人透露,若算上面料、加工费、税费及品牌利润,正规渠道羽绒服售价很难低于300元。而市场上部分低价产品通过“飞丝+羽绒梗”混合填充降低成本,甚至用化纤棉冒充羽绒,导致消费者“花冤枉钱还挨冻”。有媒体曾曝光,江西九江某羽绒电商创业园内,大量标注“90%鹅绒”的儿童羽绒服实则填充飞丝,涉案企业通过伪造质检报告、吊牌水洗标等手段,将成本仅30元的“假羽绒服”以200元价格销售,两个月内售出6万件。这类产品不仅保暖性差,更因飞丝未经过高温消毒,存在致病菌超标风险。“造假手段不断升级。”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指出,部分厂商通过“分层填充”规避检测:表层使用少量真羽绒应对抽检,内层填充飞丝或化纤棉。更有甚者,将50%白鸭绒标注为90%白鹅绒,利用消费者对羽绒种类的认知盲区牟利。例如,鹅绒因成熟期长、绒朵饱满,保暖性优于鸭绒,但价格翻倍,部分商家便以鸭绒冒充鹅绒欺骗消费者。

  尽管300元以下羽绒服风险高,但消费者对高价产品的信任度同样存疑。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晒出“千元羽绒服跑绒”“洗后结块”的投诉。业内人士坦言,部分品牌通过“贴牌加工”降低成本,例如某国际快时尚品牌的羽绒服,实际由国内代工厂生产,面料与填充物均采用低成本方案,售价却达800元。

  “价格不是唯一标准,关键看参数。”杭州某服装实验室负责人演示了鉴别方法:按压回弹:真羽绒按压后迅速恢复原状,飞丝填充物回弹慢且表面凹凸不平;手摸触感:优质羽绒柔软如云朵,飞丝则硬挺易结块;气味辨别:真羽绒经多道工序处理后仅有轻微绒味,刺鼻异味需警惕;重量对比:同等充绒量下,飞丝填充物因缺乏蓬松度,重量是真羽绒的2-3倍。

  此外,消费者可通过查看产品标签识别真伪。根据2024年实施的《羽绒服装》新国标,正规产品必须标注“绒子含量”(而非旧标准的“含绒量”),且需明确填充物种类(如白鸭绒、灰鹅绒)。若标签模糊、执行标准缺失,则可能为三无产品。

  面对信任危机,部分企业开始以透明化生产重塑形象。例如,某国产户外品牌推出“羽绒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查看原料采购地、充绒量检测报告及生产流程视频。该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用制药级标准生产羽绒服,每批次填充物均送检第三方机构,成本增加30%,但退货率下降了60%。”

  行业协会亦在行动。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启动“2024-2025扶优限劣联合行动”,对200家会员企业进行动态评级,淘汰3家使用飞丝的代工厂,并在官网公示“信誉保证标志”授权品牌名单。祝炜强调:“消费者应优先选择品牌线下店、官方旗舰店购买,避免因贪便宜陷入‘低价陷阱’。”

  这场争议暴露的不仅是产品质量问题,更是消费市场诚信体系的缺失。对厂商而言,短期通过造假获利终将失去市场;对监管部门来说,需加强电商渠道抽检力度,严惩“虚假标注”行为;对消费者来说,则需提升鉴别能力,理性看待价格与品质的关系。“羽绒服的核心价值是保暖,而非价格标签。”施一公在某公益讲座中提到,“一件优质的羽绒服可以穿十年,而劣质产品可能每年都要更换,最终花费反而更高。”或许,真正的消费智慧不在于“买最贵的”,而在于“买对的”——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参数透明、品质可靠的产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保暖”的本质上。当寒风再次袭来,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件“刚刚好”的羽绒服:它不必昂贵,但足够温暖;它不必华丽,但值得信赖。这不仅是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更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