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羽绒服竟是雪中飞代工的
【阿迪达斯羽绒服竟是雪中飞代工的】10月18日,一则“阿迪达斯羽绒服竟是雪中飞代工”的帖子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运动装备控”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一件标价579元的阿迪达斯短款羽绒服,收到货后发现标签显示制造商为“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而经销商为“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该网友直言:“同样的价格,雪中飞官方店的羽绒服绒子含量更高,买阿迪达斯相当于为品牌标买单。”这场争议迅速登上热搜。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短视频平台阿迪达斯官方旗舰店发现,涉事羽绒服商品详情页标注填充物为鸭绒,蓬松度600+,绒子含量80%。而在同一平台的雪中飞官方旗舰店内,一款售价519元的短款羽绒服蓬松度达680+,绒子含量为90%。两款产品价格相近,但核心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更耐人寻味的是,阿迪达斯京东自营旗舰店内一款售价869元的男士运动短款羽绒服,同样标注由雪中飞代工,其含绒量135克,绒子含量80%,并搭载“暖芯科技”;而雪中飞京东自营旗舰店内一款售价879元的短款羽绒服,含绒量高达200-249克,绒子含量90%。“这就像用同样的钱买不同配置的电脑。”服装行业分析师李薇指出,“阿迪达斯的优势在于品牌溢价与设计能力,而雪中飞作为波司登旗下专业羽绒服品牌,在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据公开资料,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末,拥有从设计研发到零售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其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线上渠道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年产能超千万件。
面对质疑,阿迪达斯客服在10月20日回应称:“所有售出产品均具备质量保障。”当被问及代工模式是否影响产品品质时,客服强调:“我们与代工厂签订严格的质量协议,从面料选择到生产工艺均需符合品牌标准。”然而,对于“品牌溢价是否合理”的追问,客服表示“无法回应”。
这种回应未能平息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代工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品牌方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真实生产信息。“如果我知道花579元买的是雪中飞代工的产品,可能会重新考虑购买决策。”网友“理性消费派”在评论区写道。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品牌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还包括设计、售后服务等隐性价值。“我愿意为阿迪达斯的设计和运动科技买单,哪怕它和雪中飞出自同一条生产线。”运动爱好者张先生表示。
事实上,代工并非新鲜事。从苹果手机的富士康代工,到优衣库的申洲国际代工,全球制造业早已形成“品牌商主导设计+代工厂负责生产”的分工体系。在羽绒服领域,波司登、雪中飞等国内品牌常年为国际大牌提供代工服务,其生产标准与工艺水平已达到国际一线水准。
“代工模式的核心是效率与成本的平衡。”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专家王磊分析,“品牌方通过代工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代工厂则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以雪中飞为例,其代工的阿迪达斯羽绒服与自有品牌产品共享同一条生产线,但前者需采用品牌指定的面料、拉链等辅料,并在缝制工艺上遵循更严格的标准。“比如阿迪达斯的羽绒服要求每英寸缝线密度比雪中飞自有品牌高30%,这会增加生产成本。”王磊透露。
这场争议折射出消费者购物心理的转变。过去,国际品牌往往凭借品牌光环占据高端市场,而如今,随着国产供应链的崛起和消费信息的透明化,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硬实力”。
“买羽绒服要看四个核心参数:绒子含量、蓬松度、充绒量和面料防钻绒性。”李薇建议,“比如绒子含量80%与90%的产品,保暖性可能相差20%;蓬松度600+与800+的产品,体积差异达三分之一。”她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求品牌,而应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产品:“如果追求极致保暖,可以选择高充绒量、高蓬松度的产品;如果注重轻便性,则可以选择科技面料或分层设计的产品。”
对于品牌方而言,代工模式虽能降低成本,但需警惕“质量翻车”风险。2024年,某国际快时尚品牌因代工厂使用劣质羽绒被曝光,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5%。这警示企业:代工不等于“甩锅”,品牌方必须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实施严格检测。
对于消费者而言,则需培养“参数思维”与“渠道意识”。“参数思维”即通过对比产品的核心指标做出理性选择;“渠道意识”则是选择官方旗舰店、品牌直营店等可信渠道,避免因贪便宜陷入“假代工”陷阱。例如,某电商平台曾出现“雪中飞代工阿迪达斯”的仿冒产品,其标签印制粗糙,充绒量不足标准值一半,消费者需仔细甄别。
当阿迪达斯的羽绒服与雪中飞的标签同时出现在一件衣服上,这不仅是产业链分工的缩影,更是消费市场成熟的标志。代工模式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品牌方能否以透明姿态赢得消费者信任,消费者能否以理性思维选择真正优质的产品。或许,未来的消费市场将不再有“品牌崇拜”与“国货偏见”的对立,而是回归到产品本质的竞争——谁能用更合理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的掌声。这,才是这场争议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