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华 诚意与行动决定对话走向!
创始人
2025-10-22 06:03:45
0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华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华】10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明年初访华”的言论时,以“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为开场,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强调“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这场回应不仅是对特朗普涉台言论的直接驳斥,更折射出中美关系在元首外交层面的复杂博弈——当访华计划与选举政治、经济施压交织时,中国始终以原则划界,用行动守卫国家主权与利益。特朗普对访华计划的表态自2025年初以来持续波动。1月就职后,他多次宣称“100天内访华”,7月改口“中美关系非常好,期待不久后成行”,但8月初又以“除非中方在贸易协议上让步,否则不会耗费19小时飞往中国”为条件,将访华与经济谈判直接挂钩。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暴露出其访华提议背后的双重动机:一方面,美国国债突破36.2万亿美元,年息负担沉重,需通过稀土供应、芯片解禁等合作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试图以“对华强硬”与“外交成果”的矛盾姿态吸引选民。10月21日,特朗普在谈及访华计划时,虽未再提附加条件,却同步就台湾问题发表争议言论,声称“对与中方领导人的关系充满信心”。这种“表态分离”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中方对其访华诚意的质疑。正如外交部所言:“元首外交需有诚意、讲章法,对话得有明确目的与实质行动。”当访华成为选举工具而非问题解决契机时,中方的审慎回应便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特朗普的反复表态,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始终围绕三大核心逻辑展开。第一,以原则划界,守护核心利益。 无论是8月26日郭嘉昆强调“中方一贯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双边关系”,还是10月21日重申“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始终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置于对话前提。这种立场在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清晰:2025年美方对华加征石墨关税达160%,在AI芯片、台海问题上的挑衅动作较往年增加37%,而中国海空力量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巡航频次同步提升42%。当美方试图以“访华”换取中方在核心利益上的让步时,中方的“不接招”正是对底线的坚守。

  第二,以节奏控局,避免陷入被动。 针对特朗普“年内访华”“明年初访华”等模糊表态,中方始终未直接确认或否认具体安排。7月29日特朗普自称“已收到访华邀请”时,外交部仅回应“请参阅此前发布的新闻稿”;9月15日法新社追问“中方是否已邀请特朗普访华”时,发言人林剑表示“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这种“不接招”的策略,本质上是将对话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美方无法提供实质性行动(如停止科技管制、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时,中方无需为口头承诺承担外交风险。

  第三,以行动促变,推动关系健康化。 中方并非拒绝沟通,而是要求美方“摒弃言行相悖,停止一边求对话、一边搞对抗”。2025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突破8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占据欧洲市场35%份额,这种经济影响力为中美对话提供了新的平衡点。正如郭嘉昆所言:“中美关系不是美国的竞选道具,更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筹码。”当美方能以稳定政策与实际行动证明访华诚意时,中方自然会敞开对话大门。

  特朗普的访华提议,暴露出当前元首外交面临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元首互动对双边关系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当元首外交被选举政治绑架,沦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其本质已从问题解决机制异化为政治表演工具。

  这种异化的根源在于美方的双重标准:对内,将“对华强硬”作为选举筹码;对外,又试图以“访华”换取中方在经济、科技领域的让步。2025年8月,美方在AI芯片管制、稀土供应等问题上的施压,与特朗普“访华需中方让步”的言论形成呼应,进一步印证了其“边谈边打”的策略。对此,中方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坚定:不拒绝对话,但拒绝被利用;不关闭大门,但要求美方“收起算计”。

  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从“年内”到“明年初”的反复,本质上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缩影。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以原则划界、以节奏控局、以行动促变,既守住了国家核心利益,又为对话保留了空间。而美方若想真正推动元首外交从“作秀”转向“解题”,需摒弃将访华作为选举工具的短视思维,转而以稳定政策与实际行动证明诚意——毕竟,中美关系的健康化,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表演,而是需要双方共同书写的答案。

  正如外交部所言:“我们愿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中国。”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台湾问题,更适用于中美关系的每一个维度。当诚意与行动成为对话的基石时,元首外交才能真正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为两国乃至世界带来稳定与希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