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火锅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
【免费火锅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热气腾腾的火锅店里,老人们开心地享用着免费午餐,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 这顿 “免费火锅” 的代价,可能是他们的毕生积蓄。“免费” 二字,让六百余名老人放下了戒备。2023 年 5 月 27 日,浙江杭州一家火锅店突然关门,大批老年投资者惊慌失措。警方调查揭开了这场骗局的面纱:一家公司以免费火锅为诱饵,在六个月内向 600 多名老年人非法集资约 4200 万元。这家由 “80 后” 李湖(化名)创立的公司,组建了超过百人的销售团队,每天清晨前往老年人聚集的场所招揽顾客,再推销所谓的 “肉牛代养殖” 项目。许多老人不仅投入养老钱,还介绍亲友加入,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2023 年 5 月 27 日,杭州祝阿姨准备去常去的火锅店吃午饭,却发现店铺毫无征兆地关闭了,这对老年投资者们犹如晴天霹雳。这家火锅店并非普通餐馆,而是诈骗团伙的 “诱饵”—— 没有招牌却生意红火,店内清一色都是老年人,其他顾客试图进入会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事实上,它根本不对外营业,唯一用途就是为被拉拢的老年 “客户” 提供免费火锅,为后续诈骗铺路。这种以合法经营为幌子的伪装,正是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典型特征。
诈骗团队的套路经过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业务员每天清晨五六点就到小区、广场等老年人集中地,以免费火锅为诱饵邀请进店。老人们用餐后,所谓的 “老师” 便登场推介 “肉牛代养殖” 项目,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 12% 至 50%,远超正常理财收益。为增强可信度,团伙还组织高额投资者前往 “内蒙古养牛基地” 考察,祝阿姨追加投资后就曾进入牛棚给 “认养” 的牛喂草。但警方调查发现,养殖场完全是虚构的,那些牛根本不存在,所有考察场景都是精心布置的骗局。
除了高回报诱惑,诈骗团伙更擅长大打情感牌。业务员对老人们关怀备至,提醒天气变化、邀请喝茶聊天,持续的情感投入让老人们逐渐放下戒备。闾阿姨在免费吃了三次火锅后,经不住业务员热情推销投资 1 万元,随后在 “不想欠人情” 的心理驱使下,又追加投资至 13 万元。有受害者感慨:“他们比亲生儿女还热情,谁能想到会是骗子?” 这种情感操控精准抓住了老年人情感空虚的弱点,也符合涉众型金融犯罪针对老年人群体心理特点设计骗局的规律。
这起骗局的曝光,源于一位警觉的水电工。2023 年 5 月,在杭州城西某大楼装修的他注意到,每天有大量年轻人带领老年人进出,联想到看过的养老诈骗新闻,于 5 月 26 日报警。警方调查证实,李湖的公司自 2022 年 10 月成立以来,在无实际养殖场的情况下,虚构养殖事实吸收资金,且集资款根本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流入李湖个人或其控制的账户,呈现出涉众型犯罪资金流向隐蔽的典型特征。
2023 年 9 月 1 日,案件移送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发现,李湖的公司既无养殖场也无牛群,大量集资款以现金形式保管或存入私人账户,案发前他还指使他人转移 220 万元现金及财务资料,转移银行资金约 400 万元,这些行为足以认定其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2024 年 8 月 5 日,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李湖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罚金 50 万元,其他涉案人员也依法获刑。值得庆幸的是,经检方与侦查机关合力,此案追赃挽损率近 90%,在涉众型犯罪中属于较高水平,有效降低了老人损失。
面对层出不穷的非法集资,专家为老年人提出 “一查、二看、三想” 防范法。一查项目真实性,核实涉事公司是否有实际经营活动;二看参与人员构成,若仅限老年人且拒绝其他人参与,需高度警惕;三想收益合理性,思考高额利润为何偏偏针对老年人。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还提醒 “三看三不”:看资质、看收益、看背景,不轻信陌生人、不贪高息、不泄露信息。这些方法能有效识别以 “免费福利”“高回报项目” 为幌子的诈骗。
“他们比亲生儿女还热情”,受害老人的这句话令人心碎,既道出了骗子的狡猾,更揭示了老年人的孤独与需求。免费火锅的背后,是 600 多个家庭付出的昂贵代价。尽管此案追赃挽损成效显著,但它仍警示我们:养老诈骗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唯有织密法律防线、填补情感空缺、加强风险预警,才能真正守护好老人们的 “钱袋子”,让他们安享晚年。